感受印度 感受另一种幸福方式

我校首批赴印度企业发展学院交换生学习侧记

信息来源:《云南财经大学报》 发布时间:2014-08-24

    提起印度,你会想到什么?是神秘、宗教、民族、歌舞、咖喱……还是这众多元素交错的重叠?印度与中国同为世界文明古国,同为发展中大国,同为人口大国,作为近邻,给我们的感受却多是神秘与陌生。今年,我校首批5名交换生赴印度企业发展学院(EDI)进行了为期10天的交流学习。本期《新视界》,就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一起去感受印度,感受另一种幸福方式。

 

    印象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从昆明启程,一路向西,飞机抵达印度的第一大城市加尔各答,进行一夜的休整。带着对印度的新奇以及旅途的疲劳,5名同学无法入眠。因为办不了电话卡,无法与家人联系,会计学院付玲冬同学的心中此时满是对家人的牵挂。第二天,飞机再次从加尔各答起飞,驶向古吉拉特邦艾哈迈德巴德市,当到达印度企业发展学院,身体接触床的一刻,饱睡一顿成为了对他们最好的犒劳。

       
   
艾哈迈德巴德,曾经是印度西部最大最繁荣的城市,虽然在孟买的兴起中地位有所下降,但它目前仍是印度第二大纺织中心,第六大城市。城市化的发展带来人口的聚增,也使环境遭到不可避免的破坏。然而,在印度企业发展学院,在艾哈迈德巴德市,人与自然却和谐相处,相依相存。

      
   
走在校园里,感觉身处森林,除了良好的植被覆盖,猴子在树枝上游荡,孔雀悠闲地漫步,鸟儿自由飞落……街道两旁随处可见用于供奉神佛的简易庙塔,被印度人视为“神”的牛,随意且惬意地躺在路中间休息,无人会去打扰它们。很难将这些景象与校园以及喧闹的城市相联系,但它真实存在着。印度人认为动物、鸟和宗教中的神灵都是有着内在联系的,伤害了鸟类和动物,就伤害到了神灵,因此民众都不去伤害动物,而是自觉地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就因此有了一种平衡。

      
   
同样来自会计学院的杨程凯表示,印度企业发展学院的自然环境令他向往,能让他静心学习。正是在喧嚣背后,印度人潜心研究,造就了大批高层次研究型人才。

      
   
与中国人一样,印度人同样热情友善,工商管理学院的赵付稳至今依然难忘初到艾哈迈德巴德的情景。他说,初次踏上印度这片神奇的热土,一切都是陌生的,甚至有点畏惧。但是当走出机场,看到热情而好客的印度人向他们友好地微笑、打招呼,尤其印度企业发展学院前来机场迎接的老师热情地帮忙提行李时,又感到温暖和期待。

 

 

 

    感受

    充满特色和生机

 

EDI是一所以研究生为主的研究型院校,其人才培养模式和研究方法都有独具一格的特色和相当的影响力。


    “印度的授课方式以及学习方式和国内大不同,在
EDI学习的10天日子里,轻松生动的教学方式和自主学习的模式让我感触最深。”会计学院的张琳翊说,“有趣的PPT课件,独特的印式幽默,老师随性而又和蔼地往课桌上一坐,就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下将枯燥的知识深入浅出地教授给我们。”


    老师们很注重培养学生自我观点的表达以及创新思维模式的培养,认为知识并不一定仅仅来源于老师的讲授,还应从倾听别人的想法中去学习那些胜过课本的知识。譬如一位讲授市场营销的老师,他首先将基本概念进行讲解,然后带领学生到机房上网查询相关案例资料,最后在讨论的过程中融入知识点,既使学生扎实掌握了知识,又让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

      
   
置身印度企业发展学院,能随时随地感受到印度人的服务精神。赵付稳介绍,在学院餐厅,负责饮食的师傅会做好每个细节,除了丰富的饮食,搭配也尽量符合中国人的口味,并且热情为他们服务,每次就餐都把桌凳擦得干干净净。

   
   
杨程凯讲了另一则小故事。有一次,大家外出购物,晚上9点半才回到学校吃晚餐,平时的晚餐时间是晚上8点,他们整整迟到了一个半小时。来到餐厅,工作人员依然在等待,大家都觉得有些惭愧,更令他们惊讶和感动的是,当吃完晚饭准备离开餐厅的时,工作人员们才拿起餐盘开始他们的晚餐。   

   
   
宗教构成了印度的另一个符号,宗教的气息深入到它社会与文化的各部分。当地最大的寺庙,世界四大宗教均在其中有体现,各教教徒同在一个庙宇参观,这是少见的奇妙现象。为表示尊重,教徒们在参观时都自觉脱掉自己的鞋子。会计学院的唐溢唯说,参观寺庙的门票非常便宜,折合人民币只是二十多元,普通的老百姓也享受得起,这个票里还包含了观赏电影及喷泉的费用。

       
    印度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布满商机,人们的商业意识很强。从
EDI毕业的学生大多数经商,交流期间,还有印度的中学生带着自己的作品向我校学生推销,不放过任何机会。

      
   
印度同样是一个充满竞争和创新国家。从第一节课开始,每一位老师都会重复提到“竞争”这个词,似乎印度民众生从生下来开始就被灌输这样的观念,“你不用力奔跑,其他人就会超越你。”创新则深入到课堂,EDI一位MBA二年级的学生,已经自主开发了一款诺基亚的应用软件,并获得了专利。据介绍,像他一样自主创新的学生在印度大学里普遍存在。

 

    收获

    幸福来自心灵

 

    对于初次来到印度的同学们而言,他们很难将印度的食物与美味相联系,任何菜都会被加入咖喱,水的味道也是苦咸的。也许只有每餐之后带着葡萄干和坚果的冰淇淋以及当地很有名的AUMU牛奶才让大家勉强接受。

      
   
印度的公路路况很差,汽车、三轮摩托、人力车、马车等全部涌到主干线上,车速很快且互不相让。付玲冬说,一次司机带大家外出游玩,司机在高速路上的状态,可以用“crazy”来形容,他还盘起一只腿,满不在意地疾驰。令人疑惑的是,印度看似混杂不堪的交通,却少有事故发生。

      
   
尽管从各种统计数据上,印度算不上一个十分成功的国家,但是大部分印度人却活得舒适有依。他们把精神需求放在首位,喜欢阅读文学、哲学和灵修的书籍。在他们看来,幸福无关外物,而是来自心灵。生活虽然简单清苦,却充满色彩和希望。这些关于幸福的感受深深触动了同学们。

   
   
“此次印度之行,让我彻底改变了对她的偏见,神秘面纱下,人们内心淡定、虔诚、乐观的生活态度,造就了很高的幸福指数。其实,幸福在一念之间,可以是天堂,也可以不是。”张琳翊说,“印度,需要用包容的心态来欣赏。”


    离艾哈迈德巴德不远的博尔本德尔,是“圣雄”甘地的出生地,我校学生在交换期间参观了甘地故居。甘地被印度人尊称为“国父”,每天都有很多人前去参拜,他“非暴力”的哲学思想至今仍影响世人。“他的伟大人格和坚韧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付玲冬说。

       
   
采访中,除了分享在印度的学习生活感受,同学们还教授了在印度生活的经验:要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及禁忌,与人为善,有一定的英语基础,最重要的是提前办理签证,因为申请印度签证很有难度。

   
   
短暂的印度之旅结束了,留给同学们的却是难忘的回忆。“感谢这次印度交换学习之旅,它将成为我人生中一抹灿烂的回忆!”这是同学们共同的心声。
原载自2012年《云南财经大学报》3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