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由云南省旅游局主持的《保山腾冲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评审会在我校召开,来自省内旅游、发改、环保、国土、建设、林业、商务、文化、政策研究等方面的专家和领导组成专家组对《规划》进行了评审。

云南省旅游局局长喻顶成、副局长余繁,保山市副市长解丽平、旅游局党组书记徐盛兴,云南财经大学副校长王力宾、科研处处长朱锦余,《保山腾冲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总体规划》课题组组长罗明义教授、副组长许南垣教授及成员,中国旅游研究院课题组成员,省直有关部门、保山市、腾冲县有关部门负责人共计60余人参加了此次评审。评审会由省旅游局副局长余繁主持。
与会专家认为,《规划》是一个系统全面、综合性和指导性、创新性强的总体规划。《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云南省旅游“二次创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改革要求,客观分析了保山腾冲旅游改革试点的国内外背景条件,对其发展现状、交通条件、旅游资源、周边关系进行了大量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对保山腾冲旅游改革试点的总体发展布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旅游政策创新和统筹协调发展作了富有创新性的系统研究,提出了总体任务、发展目标、建设布局和建设重点等,符合保山和腾冲的实际,为建设保山腾冲旅游改革试点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规划》从建设现代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战略高度,充分考虑了区域国际化发展的要求,以腾冲县域旅游为核心,以旅游产业为生长点,以旅游重点项目建设为支撑点,提出了打造腾冲边境旅游名城、建设六大旅游功能区、发展三大旅游辐射区、构建两大旅游走廊、建设四大旅游产业体系、形成四大旅游圈层和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总体发展布局,为把保山腾冲旅游改革试点建成国际康体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规划》紧紧围绕《云南旅游产业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充分借鉴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经验,以旅游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为切入点,提出了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建立猴桥边境旅游服务贸易合作区、形成三大协调机制、构建五大发展平台的改革和制度设计方案,并对旅游用地政策、财政税收政策、金融改革开放政策、国际旅游口岸开放政策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创新的对策措施,为加快推进保山腾冲旅游改革试点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意见。
《规划》充分体现了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统筹发展推动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念,处理好五个统筹关系,特别是提出了以旅促农、以旅带农、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理念和思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并将旅游产业与生态保护、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为保障保山腾冲改革试点健康发展,充分发挥示范功能和效应提供了积极有益的启示。专家组一致同意《规划》通过评审。
会上,云南省旅游局副局长余繁评价说,《规划》符合腾冲旅游发展的实际,符合云南旅游“二次创业”、云南旅游产业综合改革的实际,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保山市解副市长对规划编制工作给予了“慎重、精细、突破”的表扬,并代表市委、政府向课题组发出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邀请。云南省旅游局局长喻顶成也做了重要讲话,认为《规划》具有系统性、操作性,改革试点单位与课题编制单位要密切配合,不遗余力推进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工作。
我校王力宾副校长对《规划》工作予以高度评价,认为该规划是一个“声誉重大、成果优秀、高水平”的科研课题,该《规划》的顺利评审,是我校旅游学科发展和建设的一个强有力支撑,是我校“教学立校、科研强校”的较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