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赴怒江州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深入福贡县、贡山县各乡镇,广泛开展各类体验教育活动11次,让同学们在体验中受教育、长才干。
2008年7月26日,服务队一行30人,在李振东、赵永宁老师的带领下从六库县出发前往怒江州的第一大对缅贸易口岸——片马镇,途经著名的高黎贡山风雪丫口,体验戍边真情。高黎贡山风雪丫口海拔3500多米,这里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是片马镇通往六库县的必经之路。丫口四周是绵延的崇山峻岭,两侧是高耸云端的山峰。这里一年四季气候变化无常,时而云雾缭绕,时而飞沙走石阴雨飞雪。特别在冬季,鹅毛般的大雪铺天盖地,把丫口附近的大小山头变成茫茫雪海,厚大3米的积雪,使这个丫口成为全国条件最差的边防哨卡之一。常年驻守这里的边防部队不仅作好边防安全保卫工作,还给过往的群众带来行路的方便,真正做到风雪无情军人有情。 商学院社会实践服务队全体人员都是第一次到达这个奇特的丫口,这个特别而奇丽的地方成为本次怒江之行重要的记忆,大家也为戍边战士不畏艰辛为国把好国门的精神所感动!

2008年7月27日上午,“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赴怒江州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一行30位师生,在完成在六库县的社会实践活动后,在开往福贡县途经秤杆乡附近时,遭遇公路滚石塌翻,碎石和巨石阻塞了来往的交通,近百辆车辆受阻。面队这一突发事件,商学院社会实践服务队的队员没有退缩,没有逃避,而是在此充分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精神风貌和云南财经大学学子的良好素质。在商学院党委书记、服务队领队李振东组织、指挥下,院长助理赵永宁,团总支常务副书记、服务队副领队王小帆,辅导员舒求,学生党支部书记崔显林和肖公杰以及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带领下,社会实践服务队兵分两路,积极投入到“抢险救灾”的战斗中。一路人马清理山石、疏通道路;一路人马则帮助被困车辆或群众通过危险地段。清障队员们用手搬,用棍锹,将阻塞道路的石头一点点的清开,炙热的太阳烤着、峡谷蒸汽蒸着,队员们的汗水浸透了衣服;尖利的石头划破了同学们的手心,但是他们仍旧坚持,没有人抱怨,更没有人退缩。疏通队员们则帮助老乡抢救被卡石块中摩托车;有的同学们搀扶一位拄着拐杖的盲人顺利通过了路障;有的同学则帮助一些老乡搬运行李等等。队员们的精神感染了在场的群众,大家纷纷加入到抢险的战斗中来了。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奋战,碎石全部被队员们和群众们清空,基本清除一条道路,但是阻塞道路的巨石,由于缺少工具未能挪动。最后,在我校优秀校友怒江洲洲委常委、纪委书记尹勇的亲自关心下,在怒江洲福贡县路政的帮助下,被阻公路在当日13:05恢复通车。此次公路塌翻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由于阻塞时间不长也没有造成车辆的大量滞留。面对此次突发事件,商学院社会实践服务队的队员,团结一心,奋力清障,充分的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云南财经大学学子的良好素质,受到在场群众的高度赞誉;同学们也在此次活动中真正体验到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快乐和愉悦!在圆满完成秤杆乡道路塌翻抢险后,来到了福贡县架科地,受到了福贡县县委、县政府领导以傈僳族人民最高礼仪和规格接待。县委常委、组织部杨部长,刘副县长及旅游局张局长,教育局李局长等领导齐出动,迎接道路抢险凯旋而来的“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赴怒江州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一行30位师生,并在设宴热情款待了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的师生们。杨部长致词热烈欢迎同学们的到来,盛赞同学们不畏风险、大无畏的奉献精神及云南财经大学和福贡县的胞波友情。


2008年7月27日下午3时,“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赴怒江州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在开往福贡县途中,来到怒江“老虎跳”大峡谷,同学们与怒江亲密接触,并于此敞开胸怀体验奔涌怒江,陶冶自己热爱自然的情操。怒江在此突然变窄,有老虎一跃而过之传说,阵阵轰鸣的巨响使大家震惊,循着声音,车行数米一道壮丽的景观闪现在眼前,怒江著名景观——这便是与金沙江“虎跳峡”齐名的怒江“老虎跳”。随后,同学们怀着好奇与感叹的心情下车一睹“老虎跳”的豪情与风采。江水滔滔其势如猛虎下山般气势汹汹,江水凶猛的撞击着石面发出阵阵轰鸣,如同虎啸般令人悚然震撼。大家完全陶醉于这一壮观的景致之中。怒江这条世界上唯一的生态江,牵动着不同主张人们的心思,但是服务队一行都衷心地希望我们的后代仍然能够看到怒江像这样保持着原始的雄浑、凶悍!

2008年7月29日上午,商学院赴怒江州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一行28人在领队、院党委书记李振东老师的带领下,在世外桃源——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乡进行了一场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验教育。社会实践队来到“怒江第一湾”,俯瞰着这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笔,怒江呈现出婀娜多姿的一面;又进入“世外桃源”——丙中洛后,呈现在眼前的是天上白云飘飘,谷底怒江奔流,桃花岛隔江相望,民居散落原野中,犹如置身于世外桃源;谷底怒江两岸的高黎贡山陡壁和碧罗雪山绝壁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石门关。陶渊明笔下的“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似乎是专为丙中洛里的雾里村而写,社会实践队成员通过古人在怒江陡壁上凿出的狭小通道进入了另一个世界——雾里村。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和现代,相反是狗吠深巷,溪水汩汩,竹楼、木房错落有致,原野绿油油,给人以返璞归真之感,是一块真正的人间净土。从怒江第一湾到桃花岛,从石门关到雾里村,同学们沉醉于大自然的美妙、神奇和独特,心灵得到大自然的洗礼,同学们深深感到在这里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致臻完美的地步;如诗如画情景中,人们依靠农耕满足基本需要,衣食住行,一切取自山间大地,极其有限的金钱来源,使得家家户户内外条件相近,家门敞开,屋内都是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求的物件,没有秘密也没有令人艳羡的“特殊”物品,这是个“均富”的“社会”!同学们深切感到这是个一个人类与大自然共生存同呼吸、天地人合一的“社会”!


2008年7月29日下午,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来到了坐落于丙中洛西北边境的尼当公路大桥进行了体验教育。感受了贡山县交通运输状况改革开放前后日新月异的变化。正所谓要致富先修路,然而50年前贡山境内没有一条公路,当地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自治县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民族政策的指引下,全县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使交通设施的建设得到长足的发展。尼当公路大桥即为当时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一项工程建设。尼当公路大桥的顺利通车,把云南与西藏相连通。这不仅促进了两地人民的沟通交流,更加快了两地政治经济的发展速度。当服务队的队员们站在尼当大桥上看到车辆来往,充分体会到这座大桥建成的意义所在。通过这次的体验教育,使同学们对贡山县交通运输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感受到了改革开放30年来贡山县的变化。

2008年7月30日下午,“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暑期赴怒江州社会实践服务队”在领队、党委书记李振东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捧丹乡进行实践体验教育活动。当地怒族妇女正在树下纺织。同学们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他们身边进行了调研和体验。 经了解,怒族以精于纺织而著称,其制品精致、美观而实用。努毯是特殊花纹构成,纬线为白色,经线分别由红、黄、蓝、白、黑搭配,其间色彩的搭配各有千秋。新中国成立以后,用棉线、晴纶线、开司米线等纺织,色彩艳丽,质地更轻柔。努毯除供自用外,也作为赠品,有的也作为现代家陈设品。同学们还亲自尝试了一回传统的织布过程。正所谓一回生,二回熟,刚开始大家都手忙脚乱的,但逐渐的熟悉了过程后,织布的进度就一点点加快了。通过这次体验,大家都对怒族传统的文化传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对当地怒族妇女的勤劳、聪明智慧有了更深的体会。

2008年7月30日下午, “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暑期赴怒江州社会实践服务队”在领队、商学院党委书记李振东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怒江环保调研活动。首先,李振东老师在奔腾的怒江边进行了怒江保护实践活动的动员,边告诉大家:怒江是我国现今开发最少的“生态”河流,怒江州的人民牺牲了自己的利益保护了怒江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物种基因保护作了重要的贡献。因此,我们大学生更应该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去保护好怒江的生态环境。 随后,大家在李老师的带领下在怒江边进行怒江环境保护调研。社会实践服务队的队员们看到了怒江沿岸有成堆的垃圾,大家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七彩云南”保护及怒江的保护的事业中去。然后,队员们又向当地的有关部门报告看到的情况并提供一定的建议和线索。 晚上,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的队员们与贡山县教育局的赵局长进行座谈。在座谈中,赵局长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赵局长也表示当地政府会进行积极的宣传,并加大保护力度。

2008年7月31日下午3时,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一行30人在贡山县文化局李秘书的陪同下,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成立五十周年成就展厅进行参观考察。通过参观我们了解到自贡山县成立以来,全县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奋发图强,不断探索适合贡山县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国家的关怀和支持下,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变化显著。我们还了解到,自治县成立以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成就,县政府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始终坚持保护生态这一长远发展的"生命线",因为生态保护生态环境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同时贡山县立足于长远发展,不断壮大科技队伍,大力发展文化教育,致使贡山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反天覆地的变化。通过本次参观,同学们不仅了解到了贡山县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飞跃发展,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得到了珍贵的材料和数据,这为我们写好暑期社会实践报告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8年8月1日,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社会实践服务队,于今天下午18时成功险渡由于泥石流冲毁的路段,再次深深地体会到在灾害面前,通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通过所有群众齐心合力,再大的困难也能够战胜!由于贡山县连日夜里暴雨不断,7月30日凌晨3:00,贡山县内发生了20年一遇的特大泥石流。泥石流来势猛烈,冲毁了民房数间以及连接通往福贡县道路的“牛郎当大桥”。商学院社会实践服务队也因此被困在贡山县整整三天。 贡山县委、县政府对此事高度重视,积极组织人员抢险和道路的抢通。但是由于近几天大雨连绵不断,山上流下的洪水又曾无减,给抢险救灾以及道路的抢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贡山县委、县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努力下,在被泥石流冲毁的大桥上游抢通了一条临时通道,小型车辆可以通过。 由于此次社会实践服务队所乘坐的车,车身较长,且自重较重(净重17吨)要通过临时通道存在很大的困难。州委有关领导得知商学院社会实践服务队被困的消息,调兵遣将,县监察局局长和县交警大队长亲自挂帅,调派装载机加固临时通道以保证服务队的车子可以顺利通过。最终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通过司机夏师傅的精湛技术车辆顺利通过险滩,商学院社会实践服务队与当日下午18:00安全渡过泥石流冲毁路段。


2008年8月2日上午,商学院社会实践服务队来到福贡县一中参观、考察,感受、体验我校青年教师在此“支教”的奋斗历程。商学院辅导员舒求老师,为社会实践服务队全体人员,讲述了他们去年到今年在此战斗的经历,让同学们体验到我校对贫困地区教育事业无私的支持和帮助,也使全体服务队队员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

2008年8月2日下午,商学院社会实践服务队在由福贡县返回六库县的路途中,来到了怒江边神奇的“飞来石”地带,大家无一不被这一奇观深深吸引,纷纷驻足留念。飞来石又称“夫妻石”,高约7米,位于福贡县匹河怒族乡民族中学校园内,距福贡县城约45公里,紧靠瓦贡西面,矗临怒江。 飞来石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一对年轻的怒族青年恋人不幸失散,男子化为了磐石在怒江边等待意中人的归来,为了和心爱的人再次见面,后来在碧罗雪山上女子化为巨石冲破重重障碍投到了“情人”的怀抱,成就了这不朽的“铁石情缘”。原来,飞来石的真正由来是这样的:1983年03月19日,凌晨2时30分,一块巨石悄然飞至民族中学三合小院中,傲然屹立于一块近60㎡的扁型磐石之上。当时,院中卧居的教师皆惊醒,纷纷起身观看,巨石的到来除了北边小平房屋檐稍有损坏外,周围的建筑毫发无伤,实在令人称奇。当地教师称:巨石有“良心”,它知道教师是好人,就是不伤害在此辛勤耕耘,为民族教育事业艰苦奋斗的教师。本次的体验教育活动中,大家不但对当地改革开放30年成就进行了调研,增长了知识,并且见证了怒江独特的山水民俗、复杂的地质地貌。神秘的怒江,给大家留下了许多难解之谜,也使大家对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留下印象深刻,成为同学们一辈子难以忘怀的“记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