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财大

媒体财大

    当前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财大 > 正文

    【春城晚报】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监控把握细微变化帮助调整心态

    发布日期:2015-03-18点击: 发布人:

        12日,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学生汪某某携带匕首冲进教室,先后刺伤6名在校学生,造成1人死亡,让人们再次把目光投进校园:大学生心理状况为何如此堪忧?大学生“心病”该由谁负责?云南财经大学心理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高建昆认为——

    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监控把握细微变化帮助调整心态


         分析
         心理健康
         早有“硬指标”
                    
         早在2011年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在人员配备、设施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硬指标”。
         《标准》规定,各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或实施办法。
         按学生比例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每校人数不得少于两名,同时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配备兼职教师。
         “学校应开设必修课或必选课,给予相应学分,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
         “应有专门的教学大纲或教学基本要求。”同时高校要设立心理咨询室,有条件的高校可在院(系)及学生宿舍设立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室。
          应建立健全心理咨询制度,加强心理咨询个案记录与档案管理工作,坚持保密原则。有条件的学校可提供网上咨询预约和网络咨询服务。
                   
         心理咨询
         学生人数仅1%
                    
         “我觉得去心理咨询,就承认自己有心理问题,所以很少有人主动接受辅导吧?”云南大学大三学生刘晓说,从初中开始,她所在的学校就有心理咨询室或咨询中心,配备相应老师,但是极少见到同学去咨询,咨询室似乎没起到作用。
         “从实际情况看,接受现场心理咨询的人数比QQ在线咨询人数要少。”云南财经大学心理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高建昆表示,通过网络咨询,无形中增大了工作难度,因为在网络交流中把握学生心理状况不太容易。近年愿意接受心理咨询的学生人数有所上升,每个学期超过100人,但从人数过万的学校规模看,这一比例仅为1%。
         “我们经常遇到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包括抑郁症、舍友关系和就业困惑等,一般会进行交流疏导,对于部分情况严重的孩子,会建议家长陪同就医。”
          高建昆说,“我个人觉得,设置心理咨询室或者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的方法实际上很被动,出现问题再去解决,只能起到补救作用,效果并不理想。”

         心理监控
         把握细微变化
                   
         抑郁、焦虑、迷茫……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如何才能使这个本该朝气蓬勃的群体不被心理健康问题牵绊?
        “做出投毒、杀人等暴力事情,并不是无故出现,平时就可能有苗头了。”高建昆说,几乎所有大学在学生进入校门之后都会做心理测试,并对关键指标进行分析,特别关注经济困难、成绩不理想、社会活动能力差等类型学生的心理状况。但不少学校并未持续关注好学生心理状况的变化。目前省内高校大都按教育部规定设立了心理咨询室或中心,为有心理咨询需求的学生提供帮助,但要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心理监控,把握其心理细微变化,才能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调整心态。“以我们学校为例,每个班有一个心理委员,以班级为单位配合辅导员进行学生心理监控,最大限度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
         此外,把大学生心理方面有问题怪罪于高校心理教育的缺失不够客观,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都应该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
                  
        记者 罗南

        原载于《春城晚报》2015年3月16日第A10版

        网络链接:http://ccwb.yunnan.cn/html/2015-03/14/content_946301.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