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财大

媒体财大

    当前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财大 > 正文

    【云南法制报】我校教师就如何治疗大学生的“心病”接受采访

    发布日期:2013-07-05点击: 发布人:

        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的调查,40%的大学新生和5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其中“人际交往、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困境”是最为突出的四大“心病”。特别是近段时间以来,国内高校接连发生多起大学生自杀、他杀事件,人们讨论的焦点再次集中在高校的心理教育问题上。“压力山大”该如何排解,的确考验着大学的人文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此,记者对云南省内高校的心理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心理学方面的专家。

      现状: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前不久,复旦大学发生的寝室投毒案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之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大学生因琐事被室友刺死继而令舆论哗然。中国高校接连发生“同室操戈”的寝室悲剧,让人在震惊的同时不禁反思中国高校大学生的心理教育现状?

      “找工作的压力已经让我心力交瘁,还要面临是选择爱情还是选择亲情的难题。”谈到心理压力的话题,即将毕业离校的方同学表示。

      据了解,方同学是云南人,而他的女朋友是天津人,两人的爱情在大学里坚守了4年,但是在毕业的时候却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因为双方的父母都希望孩子回家工作。“感觉大学毕业了自己就要在亲情和爱情之间作一个抉择,要么抛下父母去天津发展,要么放弃爱情留在父母身边。”方同学说,“想到这些问题,我甚至一整晚都睡不着觉,也没有人可以告诉我应该怎么做才是对的。”

      据西南大学一项针对300名在校生对宿舍关系满意度的随机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2%的同学对自己的寝室关系表示很满意,28%的同学表示比较满意。近四成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寝室关系不够融洽,近七成的女生对自己寝室的人际关系不太满意,甚至还有16%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寝室关系有点紧张或者很紧张。

      “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成长环境优越,但是由于从小的教育就只注重学历教育而忽略了情商方面的培养,导致心理素质和智商相对较低,远离父母到大学之后,遇到挫折就容易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此时,学校的心理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昆明市心理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曹立萍说。

      云南财经大学主讲《犯罪心理学》课程的章少华表示:“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有一定程度的暴力倾向,而暴力倾向又分为外倾趋势和内倾趋势,外倾趋势表现为攻击和伤害别人,内倾趋势则是伤害自己。由于大学生自控能力发展还不完全成熟,遇到重大挫折时就容易走极端,甚至出现杀人犯罪或是轻生跳楼等行为。”

      调查:高校开展的心理教育成效有限

      据了解,云南省内高校基本上都按照国家教育部门的规定设立了心理辅导机构,为有心理咨询需求的学生提供帮助。这些机构一般由学校的学生处或是团委负责指导开展工作,并且都会组织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活动。

        “学校心理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处事方面的自信和性格方面的韧性,乐观且充满希望地去学习和生活。”云南财经大学心理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高建昆说。

      据悉,该校以心理教育与咨询中心为依托,积极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主题班会和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等活动,还培训了一大批心理委员,通过学生教育学生的形式能够扩大心理教育的影响面。同时,通过QQ、微博等平台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的便利。

      部分高校本身就开设了心理学专业,如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就开设有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等相关专业,云南中医学院、昆明学院等高校也开设了心理学相关专业,通过自身的专业优势能够更好地为学生心理教育工作提供支持。

      此外,一些学校还通过开设选修课的形式,向学生传授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记者从云南财经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学校的教学课程表上也看到了一些类似的课程,这些课程大都比较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如《社会交往心理学》、《犯罪心理学》、《恋爱心理学》等,结合大学生经常遇到的心理问题给出合理的分析和中肯的建议。

      但是这些学校的心理辅导机构在师资配备和资金支持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告诉记者:“按照国家教育部门的规定,每3000名学生就要配备一位心理教师,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心理教师数量远远达不到这个比例。”以该校为例,在校学生达2万余人,而专职的心理教师只有4名,远远达不到规定的比例。

      “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由于各种原因不愿到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组织心理健康方面的活动,影响范围也很有限,高校的心理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还很多。”一位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说。记者在调查的过程中也发现,很多学生对学校开展心理教育工作的情况基本不了解,遇到心理问题时多数学生不知道从何处寻求帮助。此外,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学生对心理咨询还存在误解,认为看心理医生的人都是不正常的异类。

      专家建议:心理教育需要全社会参与

      将校园自杀案、校园杀人案发生的原因归咎于高校心理教育的不足和缺失,似乎显得太过片面。很多专家表示,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高校开设几门心理课程或是举办几场心理健康方面的活动就能做到的,它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长期的教育和引导,更加重要的是学生要主动学习,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

      曹立萍认为,很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视了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长期下来,就会造成学生成绩好但心理素质差的后果,到了大学阶段这种情商上的不足就会表现得更加明显,此时这部分学生就会发现自己除了成绩好之外别的方面似乎一无是处,而在大学里,学习成绩好并不代表一切,在这种情况下,情商低的学生就容易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这也正是校园安全事件频发的原因之一。

      一位高校心理教育教师认为,把大学生心理方面有问题怪罪于高校心理教育的缺失不够客观。她说:“造成部分学生厌世轻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心理不健康是主要原因,心理不健康是慢慢地形成的,如果非要追究责任的话,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都应该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

      “大学心理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关键还要看学生是否认可和接受这些教育。一个人的心智在大学阶段已经慢慢趋于成熟,价值观也逐渐趋于稳定。而影响人的性格最关键的阶段是童年时期,此时,父母的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孩子将来的发展。通过对很多学生犯罪案例的分析发现,造成学生犯罪的深层次原因往往就是从小受到家庭教育不好的影响。”章少华说。同时,他表示,很多学生的犯罪行为都是“激情犯罪”,如果学生能在实施“激情犯罪”的时候多一份理智和自制,考虑一下犯罪的成本,很多惨案都可以避免,而这份理智和自制就是检验一个人心理素质的试金石。

      “恋爱、就业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出现的问题都可能衍生出学生的心理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去努力营造好的社会环境,最重要的是学生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信乐观的性格,学会在遭遇挫折时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并借助外部环境和资源来解决自身的问题。”高建昆说。

        链接:

        http://www.ynfzb.cn/Ynfzb/YunLingPuFa/20130618472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