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动机 16日,复旦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同学经抢救无效去世。该校医学院教授吴根诚得知这一事件后,在校园实验室的公告栏内,愤而写下“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他认为,应该吸取教训,加强医学生的人文和情感教育。
记者调查
他们朝夕相处却形同陌路
一项调查显示,湖北12所高校大学生中,仅四成大学生对寝室关系满意,三成大学生对寝室矛盾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另有三成则认为,在学校里最不开心的,就是寝室里与室友们相处时产生的矛盾。
晚报记者在昆明多所高校采访发现,所谓的一些宿舍矛盾,其实很多都只是鸡毛蒜皮,比如作息时间不一致、在宿舍抽烟、借钱不按时还、打电话声音过大、多打扫了一天卫生、有人晚上睡觉打鼾、临时借用室友的脸盆、臭袜子到处乱扔、有人因为上网多用了一点电等方面。一些学生尽管朝夕相处,同住一间寝室,但已逐渐形同陌路,常年不说话。还有的学生为了逃避宿舍矛盾,甚至宁可放弃床位,另外花钱到校外租房居住。
矛盾1:作息时间
作息时间不一致很容易影响到其他同学休息,也是寝室矛盾之一。
“我要求换宿舍。”大四学生小邓向宿管老师申请,他已经好几天没有睡好,对床的同学经常通宵上网,让他很难入眠,加上有个同学老是打呼噜。
另外一位性格温和的小白同学,最近也爆发了,甚至抓着室友小刘的衣领让他“滚出去”!小白和小刘住在一个宿舍已经一个多月了,但是小刘每天天刚亮就起床,然后跳10分钟绳,还要朗诵几首诗。舍友多次提醒都没用。
矛盾2:卫生习惯
卫生习惯是许多宿舍矛盾的激化点。“我们宿舍有的同学脏衣服堆成山也不洗,平时垃圾也不扔,果皮纸屑到处乱丢。”大学生小张说。
小张所在的宿舍,有一次两个同学因为“究竟该谁倒垃圾”打了一架。“现在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在家什么也不干,但是在宿舍,自己的事情你不做谁做?不可能每天都让别人帮忙倒垃圾吧!”
矛盾3:感情因素
大学生活很难避开谈恋爱这个话题,然而,很多学生却因为谈恋爱而在宿舍大打出手,不管双方是否认识,不管对方出于何种目的,只要是惹了他的女朋友,在酒精的催化下,就是一场肢体冲突。
矛盾4:日常消费
同住一个屋檐下,有的学生家境优越,有的则出自寒门,家庭经济条件的不同也带来一些矛盾。小王来自贵州农村,不仅要靠助学贷款维持学业,平时还得出去做兼职,挣点生活费。不过,经常到来的一些节日或生日,总会让小王觉得尴尬,有时不得不硬着头皮去硬撑。其他3人都有电脑,宿舍水电费每月都超额,小王也得跟着承担,这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矛盾5:兴趣爱好
“我喜欢阅读和听轻音乐,可有的室友喜欢打扑克、玩游戏,打游戏时还喜欢开低音炮,这让我很难忍受。”大二学生小施性格内向,业余时间除了窝在宿舍看书,就是去图书馆学习,有时遇到室友“斗地主”,他就会离开宿舍。记者发现,因为兴趣爱好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不在少数,久而久之,宿舍还会分出“派别”。
分析
四大原因 导致寝室关系难处
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咨询中的 “大头”,极端个案只是极少数,但过度竞争、文化差异、生活习惯不同、缺乏包容等却导致学生之间矛盾不断。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主任李正云、原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叶斌分析称,四大原因导致大学生的寝室关系成为最微妙、最难以调和的关系之一。
第一,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冲突。高校和中学不同,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也带来各自的文化、生活习惯、行为、价值观。由于学生的寝室不是自己挑选而是由学校安排,一些学生相互之间缺乏包容就容易产生矛盾。
第二,个人的独立空间变小甚至没有了。到了高校寝室,所有人原本享有的个人生活环境就发生了改变。人均享有的空间面积缩小,需要分享,寝室的卫生、电力、热水问题都有一个适应和分享的过程。然而,大部分学生没有经验和意识,于是分工打扫卫生要么不愿意,要么很勉强,这些看似细小的生活琐事,却很容易积累成矛盾。
第三,学业压力。直研直博的名额竞争激烈,而成绩的等第也会影响自己的未来,所以“无学”的大学其实还是有一定的压力,在关键时刻矛盾也容易激化。
第四,太计较,缺乏包容心。他们的矛盾往往缘于一些非常细小的事情,在很多年长的人看来这些问题根本不值一提,然而这些年轻人却会非常在意。有的大学生惯于消极考虑问题;有的学生则习惯过度解读别人的言行,缺乏包容。(赵丹青 整理)
支招
怎样处理同学关系 学学这5招
1 交流:良好的同学关系需要彼此了解,就要加强交流,课余时间多搞一些社交活动,如打球、下棋、郊游等,增进了解、友谊。
2 关心:希望得到人的关心是基本需要,你愈关心别人,你在她生活中的必要性将因之而得到增加,自然而然她也会转而关心你,彼此互相关心,同学关系也就自然密切了。
3 宽容:任何人都有缺点,也总会做错事,这些都是正常和不可避免的,对他人的缺点和错误能持一种宽容的态度,不要计较,别人会很感激并愿意与你交流。
4 自省:同学关系紧张的人,大都性格和习惯方面有些毛病,应刻意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和习惯。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夸奖他人的长处,但是夸奖也要遵守两个原则:第一,赞美应出于真心,所夸奖的内容应是对方确实具有或将具有的优良品质和特点;第二,夸奖的内容应被对方所在意。
5 距离:有时我们对某人太好时,她反而不领情,离我们远远的。究其原因有两点:其一,按互酬水平,你的关心,别人是要回报的,当她觉得自身能力无法回报你的关心时,她只好采取不接受你的关心,疏远你来维持人际关系的平衡。其二,任何人内心都有自己的一个空间。因此,人与人之间适当保持距离,让彼此感觉到都是自由的,才好继续交往。(赵丹青 整理)
盘点 近20年 我国校园投毒案
清华女生“铊”中毒案
朱令,清华大学物化2班学生,1973年出生在北京,1992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和仪器分析专业。1994年冬和1995年春(约3月份)至少两次摄入致死剂量重金属铊盐;导致她全身瘫痪、100%伤残、大脑迟钝。此案历时十多年一直未能侦破。
铊盐无色无味溶于水,只要微量就可使人中毒,这种毒直接伤害人的神经系统。
北京大学“铊”投毒案
1997年5月,北京大学发生全国第二起“铊”投毒案件。犯罪嫌疑人王晓龙很快被公安局扣押。
此案受害人江林、陆晨光,系北京大学化学系1994级的男生,犯罪嫌疑人王晓龙与江林同班不同寝室,与陆晨光同寝室不同班。王晓龙曾交代,过去江林与他关系好,后来却不理他了,所以投毒。为实验投毒量,他把陆晨光当做实验对象,也投了毒。王交代了投毒的一些情况后,医院对两名受害人及时用了解药,方转危为安。
中国矿业大学校园投毒案
2007年5月,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学生常宇庆,因对几名同学有意见,决定报复他们。他看到小说中主人公投铊致人中毒的情节后,便决定模仿。常宇庆从网上搜索到销售硝酸铊的信息,假冒同学王某的名字多次与卖家联系。5月29日,常宇庆趁同学上课时,将两勺硝酸铊溶入矿泉水中,并使用注射器,分别向3名同学的茶杯中各注入2ml,致使他们中毒。发生铊中毒后,3名中毒学生经过救治康复。(赵丹青 整理)
专家声音 要学着理解和宽容
“宿舍关系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如果动不动就动怒甚至动手,其实是素质缺位的表现。”云南财经大学心理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高建昆说,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的大学生认为造成宿舍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是性格不合。在云南财大,部分学生也会因为宿舍关系紧张,到学校心理教育与咨询中心去寻求咨询和帮助。
高建昆认为,由于个性差异和生活习惯不同,同宿舍的同学之间发生一点摩擦比较正常,但如何面对和处理就是关键。在处理人际交往纠纷时,大多学生没有太多经验,需要老师等多个渠道加强理性引导。学生本人则需要多理解、多交流、多宽容,一旦遇到问题时要有勇气面对事实,然后采取合理做法去解决。平时在宿舍里遇到什么问题,要多交流沟通,不要一味指责或埋怨,这些都解决不了问题。“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宿舍就是一个家,大家能相聚在一起并不容易。”(首席记者 刘超 实习生 吴汉华)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