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财经大学大三学生徐图在自己开的花店里为顾客包装鲜花。记者谢慧摄
现在的徐图还是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三年级学生,是一个标准的90后。可就这个像是邻家小妹的女孩,却用6000元本钱白手起家,当起了小老板。
从跨进大学校园的那一刻,创业就一直在她心里闪动。面对无资金、无经验的实际情况,徐图放低自己的目标,踏踏实实从零做起。为锻炼动手实践能力,她在大一的整个学年里尝试了很多课外兼职。徐图尝试的第一个课外兼职是“发传单”。最初,面对这种“太低等”的活,她很无奈,当看到认识的同学远远走来时,徐图总是躲得更快,但她明白这是她必须迈过的槛。于是徐图尽量显得自然地站在食堂门口发着传单,可当有的同学直接拒绝她递送过去的传单时,她逼着自己微笑说:“不好意思,打扰了”。
之后,徐图还做过牛奶公司促销、茶艺公司的校园代理、银行信用卡业务员等工作,这些兼职体验让徐图成熟了不少,实际工作的不容易帮助她摈弃了自大轻狂,为她的创业培养了一个“做事要踏实,从小事努力起”的心态,同时,不同的工作也让她认识了不少人,了解了一些公司的运作模式和经营特色,让她多一些人际关系,多一些见识,多一些经验。
在大二时,徐图用做各种兼职积累下的6000元尝试了第一次创业,当作自己的热身。只有6000元,她就只能选择门槛较低的项目,于是她选择在老家宣威的小镇上开一个服装店。最初,家里人和朋友都认为徐图是痴人说梦,6000元不足于成任何事,她也有些惴惴不安,可她对自己说:“拼了!”
于是,她很努力地找到了一个位置不错,月租金仅要350元的店铺,半年房租花去了她2100元。
为了省钱,她自己装修,花200元买来麻绳,再花100元买来乳胶漆刷墙,又花50元买了个旧柜台,花150元买来灯具,花200元买衣架、模特等,700元就搞定了室内装修。剩余的3000多块钱,徐图进了第一批货,并雇用了一名店员。一年过去,这家小店赚了两万块。
服装店的热身让徐图对创业之路更加充满信心,她明白,只要有一个正确的思路,再踏实努力,就可以换来财富。因而她把服装店转让,套现5000元,再加上赚取的20000元,这第一桶金就可以帮助她开办花店。
“斗南花市世界知名,将来借此发展连锁花店或做花卉出口应该不错。”徐图把她的花店定位于“每一个人都消费得起的浪漫”,花艺精美,价格实惠。为了找到合适的铺面,徐图花费了三个月的时间,期间的装修她也是自己动手。除了卖花,她还售卖袖珍盆栽,售卖效果也不错。在这几个月的经营中,徐图一直谨遵自己的定位来经营,她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月营业额最少也有6000元。
可在她自己经营的顺风顺水时,铺面房租要从原房租的每月1000元直接涨到每月3000元,夸张的涨幅让徐图不得不放弃了那个铺面,而她重新找到的铺面要投入八万元才能开起业来。因而那时徐图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创业是否要继续?如果放弃了,她可以继续做一个生活悠闲的大学生,如果选择继续,她必须承担着投入自己所有积蓄的风险,还必须继续面对每日忙碌而紧张的生活。最后徐图还是毅然地选择了继续。在五一大假里,徐图和同伴整日待在店里充当装修工人,招牌是他们自己做的、墙壁上大块大块的镜子是他们自己贴的、漂亮的柜子架子是他们自己骑车穿遍大街小巷买来的……但同样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熬过了那艰苦的两个星期后,大家都赞美他们的成果,都喜爱他们的成果。现在,新店铺的生意也更加好了,店里的零售增加了,外面的订单也多了,月营业额平均在12000左右。
尽管花店还比较小,可她经历了从市场调查到寻找店面到装修到进货到开业再到经营的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她深知这份事业孕育得不容易,也能感受这当“小妈妈”的幸福。
“别找借口说自己没钱、没能力,能力都是锻炼出来的,只要有胆量和激情就够了,因为我们还年轻,应该用拼搏去预演明天。”经历了创业路上的一次次皱眉和一次次欢笑后,徐图也积累了一点白手起家的心得。(记者 杜托)
链接:http://daily.clzg.cn/html/2010-06/01/content_132717.htm
载《昆明日报》6月1日第A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