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财大

媒体财大

    当前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财大 > 正文

    【春城晚报】90后掀起高校创业热

    发布日期:2010-03-27点击: 发布人:

    平时做学生 周末当老板
    90后掀起高校创业热


        白天上课,晚上守店;白天读书,晚上查账……也许,今天你还见他在图书馆埋头苦读,明天便在学校商业街看到他做起了老板。从低成本的格子铺、网店、网站,到和生活离不开的洗鞋店、小吃店、服装店、奶茶店,再到在学校周边十分火热的培训班,刚刚迈步20岁,进入大学校园的90后们,早早开始了创业初体验。为此,记者走访了云南高校周边的一些商业街,挖掘了不少有趣的创业小故事,与你一同分享。


    租个格子做生意 低成本投入学创业


        本周,云南财经大学校园里的“跳蚤市场”很是吸引眼球,一张桌子,一个摊主,两天时间,便成了大学生体验生意的最佳平台。杨玥也是其中的一员,为了这次“跳蚤市场”,杨玥早早便从淘宝网上订购了水果便签、小白人。两天的时间,她赚了60元,虽说收入不多,杨玥却对同学们的需求喜好有了初步的了解。本来想着外形可爱的水果书签,价格也便宜,一定能受到同学喜欢,而事实却并不讨喜。相反,进价比较贵的小白人,却一天的时间不到就卖出去7个。
        “跳蚤市场”只是创业初期体验的一个影子,仔细和杨玥聊下来后,才知道这个1989年生的女孩,从大三便以租格子体验到做小本生意的乐趣。格子铺是当下十分风行的创业形式,每月100元左右就能租个格子来做生意,那时杨玥把每个月的生活费节省下来,或者把压岁钱进行合理分配,每月从淘宝网淘一些个性的袜子、保暖贴等小玩意,然后拿到钱局街的格子铺卖。钱局街每个格子一个月租金180元,杨玥想也许会亏本,还好3个月下来基本收支平衡。“最大的收获,是充分实践了所学的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对于成本、利润的把控也更加得心应手。”杨玥说。


    非典型生财术


        云南财经大学2008会计专业大二学生,在一个和经济有关的学校读着不得不和数字谈恋爱的专业,虽然学的很枯燥但只要每天能见到初升的太阳就觉得又是美好的一天。
        看着即将毕业的师兄师姐,为求职纠结的,难免也让我们紧张起来。于是,“创业”这个话题,大二就被渐渐提上日程。在货币银行学老师的怂恿下,有人到证券公司糊里糊涂开个千把块的账户,初尝了月收入三四百的甜头。还有人在管理学老师的鼓励下,一本正经写起企划案,筹划开疯狂馄饨店。
        在云南财经大学,这个被戏称为“财迷大学”的地方,门口商业街早就被大家拿来初试牛刀,从小吃店到服装店,林林总总无奇不有。有大本钱的做大本生意,开家环境不错几十平方米小吃店,还可以招几个小工,感受一下做老板的得意;只有小本钱就在格子铺租一个格子,平时攒下零花钱,上网淘点小东小西放在自己的格子里卖,感受一下做生意的挑战。
        不要以为大学生创业就只能“走出去”,其实还可以“拉进来”。话说,做学生总有那么几天手头紧,于是各种各样银行透支卡顺势而生,在校学生帮银行做业务拿提成。还有让你眼花缭乱的美容美发会员卡,吃喝玩乐消费卡,更有胜者还卖保险,真是种类繁多,任君挑选!如果觉得做这些和学习挂不上钩,还可以去学校周边的课外培训机构打工,拉同学参加考试培训班。就拿要开考的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来说,这个大商机让那些在培训班打工的同学很是赚了一笔。
        不经意间,身边同学忙忙碌碌穿梭于图书馆的同时,还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财知识在生活中实践了一把,这样的“创业初体验”不仅丰富大学生活,还让我们感受到“创业”不是照本宣科就一马平川了,“创业”这个看似古老的话题,像一道在象牙塔上空炸开的闪电,让我们心惊、兴奋、喜悦。我们在其中长大,内心在其中被丰富,生活在其中变得更加真实可感!

     

    载3月27日《春城晚报》B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