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财大人

 

“课题专业户”的财大三十年

-----记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我校财政税收研究所专职研究员张丽华教授
2013-04-16 来源:转载自云南财经大学报322期 作者:彭田 张邺巍

30年的执教生涯,她不断积累经验、丰富阅历。30年的岁月风华,她与学校共同成长、发展沉淀。她以坚守,见证了学校的历史蜕变;她以奋斗,诠释了对科研工作的热爱。作为我校优秀教师的代表,她在教学一线默默奉献,以教书育人为本职;在科研领域用心钻研,把科研当作人生兴趣。她,便是我校财政税收研究所的张丽华教授。

由于科研成果丰硕,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张丽华教授获得2011年度“云南省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业技术人员”称号,受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的表彰。由于主持完成的课题众多,她被许多老师称为“课题专业户”,她的人生因科研而更加精彩,也因为科研有了特殊的意义。

 

科研是我的兴趣

 

一说起张丽华老师,就不能不提她丰富的科研成果。她曾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财政学课题3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获云南省教学成果奖、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项,被许多业内人士称为“课题专业户”。她现已在《经济研究》、《财政研究》等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财政学方面的论文60余篇,其中多篇先后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主编、副主编、参编各类著作、教材十多部。20051月,我校财税研究所成立,张丽华老师任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财政税收理论与政策、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等,与研究所的老师们一道不断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张丽华老师说,自己很喜欢科研,一直把它当成人生的兴趣。她长期坚持做科研,曾为我省多个地方政府做过横向课题。其中,作为云南省税务学会理事和云南省国家税务局税收科研课题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委,她长期被聘为课题研究指导专家,不仅参与国税系统每年税收科研课题的立项、评审及课题成果的推荐等工作,而且指导和扶持全省税务学会课题研究和管理工作的规范性运作。通过讲座、具体指导课题研究、研讨会上的论文和课题报告的点评等活动,参与对全省财税系统干部队伍研究能力和素质的培训。她以渊博的知识,深厚的理论功底,对财税工作的熟悉以及深入浅出的讲授,深受税务系统广大干部和职工的尊敬和好评。“有些政府部门和企业专门找我做课题,而且指定要我来做。”当谈到自己被人信赖时,张丽华老师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她说,做学问和做人一样,讲的是一种精神和毅力,而且还要以诚相待、真心实意。“就算加班加点我也要按时完成课题,最快的一次我用15天就做好了一个课题。”老师认为,或许这就是很多人找她做课题、信任她的原因吧。“我不喜欢张扬,觉得事情做了就做了,没必要到处说。”这位低调的“课题专业户”用实际行动证明着自己对于科研的坚守,对于科研的执着。

2011年,张丽华老师获得本年度“云南省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业技术人员”称号,该荣誉主要授予在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默默奉献,在推进全省经济、科技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的专业技术人员,这是对她在研究财政税收理论与政策、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等方面服务地方经济作出成绩的充分肯定。“科研的魅力,不仅影响了我的人生,也让他人的生活因此而改变了。”张丽华老师告诉我们,做课题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而且由于丰富的科研成果,她的一些学生成为了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名校的博士,有的则进入银行系统、国家审计署工作。有趣的是,有的学生原本不想考博,就是在她的感染下,选择读博并投身教学和科研工作。她在科研中收获到了快乐,也把这些快乐和兴趣传递给身边的人。

 

做一名好老师

 

虽然科研让张丽华老师收获了很多荣誉,但是教学仍然是她职业生涯中浓重的一笔。“学科建设的成就既关系科研成果的产出,又影响着大学服务社会的质量。”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张丽华老师一直坚守在教学一线,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了多门专业课。

“作为一名社会科学的老师,要想称职,必须搞科研。”张丽华老师认为,财政学属于应用性学科,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做课题有助于教学。她经常会把课题上得到的最新数据和研究的成果带到课堂上,并以此为例讲解,使同学们的专业学习不脱离实际,也让他们更加了解财税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和前沿。总结做课题的经验为她的教学奠定了基础,这样的教学才更加灵活实用。

科研上,张丽华老师努力专研,研究严谨、有前瞻性,对财政经济研究领域贡献大;工作上,她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学生,教学方法独特、科学。“张丽华老师对推动学校的科研贡献很大,值得我们学习。”财税研究所杨树琪老师说,她为人正直,敢说敢做,平易近人,关心年轻老师。“老师热爱工作和生活,也乐于帮助我们这些新人,给了我很多指导和帮助。”同样来自财税研究所的马韵老师表示,老师是个有决心和毅力的人,她每天坚持体育锻炼,定好的锻炼目标就一定会完成。

张丽华老师教了近20年的财政学,总是用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她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不论是做作业还是做课题,想蒙混过关是不可能的。她喜欢好学的学生,欢迎任何一位同学在任何时间问她问题。曾经有同学晚上11点多打电话请教问题,很担心她介意,但是老师笑着说,“不用担心时间问题,只要电话开机,随时欢迎。”张宁同学是张丽华老师的研究生,“生活中的老师很随和,还记得我第一次见导师时,心里很忐忑,但是看到老师亲切的笑容,我很快就不紧张了。”

作为一位人生阅历丰富的长辈,张丽华老师告诫同学们不要随便对待自己的大学四年,人生规划需趁早。“大学一进校就应该做好人生规划,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定,才能更好地为后半生的生存和发展而奋斗。”老师说,如今社会竞争压力很大,哪里都是靠实力吃饭,为了将来的发展大家不要浑浑噩噩地度过四年珍贵的大学时光。“大学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93年当班主任时,我给班上同学上的第一课就是人生规划课,希望同学们可以一进校就明白今后的人生发展方向,合理而充实地度过四年的大学生活。”老师说。

 

与财大共成长

 

50多岁的年纪丝毫不减张丽华老师的风采,她一脸笑容地和记者分享她的人生历程,细数这一路走过的种种艰辛与快乐。张丽华老师是云南大学1977级本科生,是恢复高考的第一批考生,回忆起这段高考经历,她不禁感叹当时考大学的艰辛。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当时的财贸学院工作,见证了学校从财贸学院到云南财经大学的历史性蜕变。“我是一个不爱动的人,所以从82年开始就一直老老实实的待在学校,一待就是30年。”张老师笑着说。

“教学、管理、科研工作我都做过。”老师说。30年的职业生涯中,张丽华老师先后曾担任云南财贸学院马列部经济学教研室主任、财政系副主任、总支书记、财政金融学院总支书记、图书馆馆长,财政金融学院院长等职务,现任财政学研究型硕士生导师,税务专业硕士生导师、MPA在职硕士生导师,中国财政学会理事、云南省财政学会常务理事、云南省税务学会理事等职务。20051月,财税研究所成立,张丽华老师任研究所所长,带领财税研究所广开渠道服务地方经济,成绩斐然。20117月退休后,她被学校返聘为专职研究员,继续为学校发展贡献才智,奉献心力。

“我这个人比较直率,有什么想法就直接说出来,有时候可能会得罪人。”当谈及职业生涯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时,张丽华老师认为是管理工作,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可能会有些波折。

张丽华老师30年来离不开“科研”,在这个她热爱的领域,她一直默默地奉献着。即使现在已经离开了工作一线,她仍作为我校应用经济学博士点建设财政学方向学术带头人,为这方与她相依相伴30年的热土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