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校报精粹

 

【新视界】以无声篆刻传达洪亮的爱国心声

2019-11-19 来源:《云南财经大学报》第410期 作者:云财记者团 谭佳 李继星 王照曦 范兆琦 / 文 谭佳 / 图

砂纸打磨原石至石面平整,设计好的印稿纸紧紧贴合于其上,四边拉下捏紧,毛笔以清水蘸湿点抹,字形便在印石上留痕,此为印稿上石。年轻的篆刻人以略显生疏的执刀姿势,握着踌躇的刻刀,不甚熟练地在石面上冲、切,刻痕或刚劲或柔和,意韵却归朴、归真。

2019 6 月,云南财经大学篆刻工作室负责人、现代设计艺术学院尚航老师作为指导教师,与来自学校不同学院不同年级的 52 名学生耗时约两周,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重大成果为内容,刻印 56 方。由印章、印蜕、印屏组合成的“祖国印记”篆刻作品, 在创意云南 2019 文化产业博览会“我与我的祖国”文创大赛中获得金奖,并入选“辉煌 70 年——云南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成就展”。



 

篆刻艺术是书法和镌刻结合起来制作印章的艺术,作为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之一,历史悠长。2009 年起,中国篆刻被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篆刻工作室位于锺正山美术馆四楼。工作室整体呈现为长方体,与门正对的石槽将其横腰划为成比例的两部分,三分交流区,七分工作区。工作区放置一张长方形的桌子,一端摆放着一尊木头雕刻的佛像,桌上平铺着印有 56 方印章的长卷轴——印屏。“创作作品的时候, 我们原本是没有打算参加文创大赛的, 获奖算是一个意外吧。”尚航老师放下手中的茶杯,介绍着此次参赛的情况, 茶面倒映出他布有茧的手掌。窗外的光透过玻璃洒进屋里,形成光斑点点。

参与作品创作的很多同学都是第一次接触篆刻,偶然听老师提起,便抱着尝试的态度利用课余时间来到篆刻工作室上体验课。创作的第一步,便是确定印章的词条。来自江西的学生,应统18-1 班叶夏纪选择了“长江经济带”这一词条,长江流经她的家乡,而家乡的发展得益于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这是她离历史最近的地方。




比起大事件,资评 17-1 班的研究生李文静更想选择具有时代特征的词条, “我的词条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之际,李文静希望祖国繁荣昌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景。于自身而言,她希望当人生遇到艰难屏障时,能够思考清楚为什么要坚持。“拿到印章的时候,那种满足感难以言喻,我会告诉自己永远不要忘记为什么出发。”

熟悉了历史词条,篆刻手法却是生疏的。原以为会是件易事,经济研究院国际贸易学 1802 班的研究生李菲却发现一件篆刻作品的诞生并不简单。学习篆刻首先需要有书法的基础,要练字;其次要有文字学的基础,要会辨字;最后才是刀法技巧,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篆刻看起来仅仅是手部发力,实际上指、腕、肘、肩乃至全身都需用到力,两三小时内精神完全集中,且保持相同姿势。




视觉 17-1 班的杨佳煜是“五四宪法”的篆刻者,即便有着 6 年硬笔书法练习经验,她还是需要时刻小心翼翼地控制刻刀保持匀力。对于新手而言,稍不注意就会刻崩刻废。虽然肌肉酸痛,但同学们都觉得篆刻让人平和心态,放空杂念,只专注于手上的事情,是一件乐事。

所谓教学相长,此次篆刻创作对于尚航老师也有着特殊的意义,52 位同学就是他最珍贵的财富。“很多有趣的东西,有趣的刀法,他们是无意识的,但我是有意识的。”尚航老师时常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初次篆刻,大家都用生涩的方式来刻,刀法很拙,却产生了朴实的随机质感与独特的突破。尚航老师表示,艺术创作经历由生到熟,再由熟到生的一个过程,最难得的是回归最原始、最简单、最朴素的状态,而这就是《祖国印记》的创作初衷。




彼时,一方方印都还是零散的作品, 出于整合留念的习惯,尚航老师为同学们制作了印蜕(指印章通过印泥等介质或直接在纸、织物、泥及类似承载物上充分完整压印后留下的与直视印章雕琢面形状相反的痕迹实物)。文创大赛征集作品期间,云南省民间工艺传承协会会长赵晓明来篆刻工作室时看到了印章以及印蜕,便提议他们去参赛。尚航老师听取建议,将所有作品重新排序组合, 在锺正山美术馆老师们的帮助下,完成印屏及装裱工作,零散的光亮便聚集成美丽的花火。

杨佳煜的“五四宪法”单方印作品, 获得“祖国印记”学生篆刻大赛大学生组优秀奖,“随着祖国日益强大,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多的继承和发扬。”她表示, 自己会在篆刻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让更多的人领略到篆刻的独特魅力。



 

“平静”“专注”“严肃”……位同学沉浸在汉字之美和篆刻之妙中收获的心境不一,然看到祖国飞速发展, 愈加强大,同学们都流露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能够自己动手为祖国送一份祝福,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李菲说。尚航老师亦有此感:“这是根,是骨子里的东西,它是抹不掉的。你看那尊佛像摆在那里,你看到它就能感觉到庄重和平静。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早就在我们的血液里面了。”历史在不断地发展,人们的记忆也会随时间被不断刷新,而一方方“祖国印记”能够将新中国的大事串联起来,成为当代大学生心中的珍贵记忆。




印泥轻抚于印面,铃印纸上:书法的妙,篆刻的意,字体含于形,意境含于印,历史在艺术传承中被青年一代铭记。细细浏览长卷轴,重要事件和重要成果连在一起形成一条时间线,观者仿佛从时空长廊穿梭而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年来的历史画卷如影片在脑海中一一闪过,步步印记在宏大之中又饱含着温度。于方寸之间,以无声的篆刻, 传达洪亮的爱国心声。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