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院部动态

 

2019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纪实(五)

2019-09-19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校团委

 1.传媒学院赴东川开展“青年红色扶贫之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我校云南省金奖项目——《板扎送—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副产品订购第一品牌》为契机,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战略的要求,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传媒学院团委于828831日组织12名同学赴东川,对乡村农副产品销售及乡村物流建设情况进行调研。本次2019“三下乡”志愿服务队由欧成雄老师带队。

 

 

   
    出发前,欧成雄及“三下乡”志愿服务队全体同学在博远楼313会议室开展了2019暑期赴东川“三下乡”志愿服务队行前培训。欧成雄对此次三下乡活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希望通过对乡村农副产品销售及物流建设情况的调研,给负责乡村经济考察和扶贫工作的政府人员更详细的数据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当地实际情况,助力精准扶贫,同时让当代青年大学生深入实践、增长见识、提升自我。

    传媒学院此次“三下乡”调研区域主要在东川区的乌龙镇、汤丹镇及铜都镇,通过座谈会、实地考察、走访参观等方式进行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志愿者们对调研地基本概况、农副产品生产投入情况、农副产品销售情况及乡村物流建设情况等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志愿者们还了解到东川区各乡镇产业各具特色,汤丹镇以工矿业为主,但由于工矿业生产技术落后,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所以汤丹镇近年来正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但目前转型较困难,经济发展处于低落期;乌龙镇以农业为主,农业正逐步向机械化、科技化转变,发展前景较好。
    值得学习的是,近年来东川区各乡镇基层政府认真谋划,抢抓机遇,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心,以发展各乡镇特色产业为突破口,紧紧抓住特区建设、坝塘水库建设、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机遇,推进乡镇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短短几天,服务队的队员们不仅圆满完成了调研工作且收获颇丰,吹过乌龙的微风,淋过汤丹的小雨,看过东川最美的风景,明白了生活的不易,也收获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2.国际工商学院赴昆明市五华区西翥街道办事处及下属社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826日至31日,国际工商学院“乡村振兴谱新篇,青春建功新时代”实践队以“一次关爱山区儿童活动”“两次红色文化洗礼”“三次座谈交流”“四次调研宣传”“多次主题活动”为主要内容,赴昆明市五华区西翥街道办事处及下属社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青春活力助力乡村振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坚实力量。
    26日上午,学院与西翥街道办事处开展青年人才培训基地暨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授牌仪式,共青团五华区委书记张媛对实践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西翥街道办事处副书记司友华向实践队介绍西翥的人文风情和民族文化,学院团委负责人李春宇对实践队的活动进行了详细介绍。西翥街道办事处各社区团干、实践队成员参加活动。

 

 

 


“一次关爱”如日光,温暖山间孺子心

    为给山里的孩子上一堂有趣深动的课,29日上午,实践队成员邀请学校公益形象大使、加拿大母亲Rouhieh一同到瓦恭小学。这是一堂不一样的英语课,传达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Rouhieh老师的爱与温暖。
   

 

 


“两次熏陶”家国情,红色基因永相传

    社会实践服务团先后前往迤六社区前进小组、厂口红军长征纪念碑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活动。
    27日上午实践队沿着土路一直往大山山头走,便听到苗族老乡唱起山歌欢迎实践队的到来。大山深处的他们,唱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用歌声表达着内心深处对祖国最质朴的情感。日经农耕的手指在钢琴的黑白键上灵活的走动,弹奏出的不仅仅是音符,更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红色精神。山野田地间,劳作休息之余,清亮的嗓音传出他们对祖国的爱。

 

 

 

   
    实践队被合唱团深深撼动,想张开嘴巴,与他们一起唱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飘扬的歌声是内心深处的呼唤,是浓浓爱国情,是挥之不去的红色精神,清澈却有力量。

    28日清晨,伴随着细雨过后泥土散发的芳香,热血国工青年走在夹杂着黄土气息的山岭间,感受革命情怀,重走长征路。到达纪念碑后,实践队成员重温纪念碑上的长征历史。举起右手,面对团旗,实践队喊出”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入团誓词,声音回响在厂口中学的上空,心中的红色力量也更加坚定。


“三次座谈”话西翥,脱贫攻坚砥砺行

    实践队先后与迤六居委会、瓦恭居委会、厂口居委会进行交流。迤六居委会团干部赵明旺为实践队成员介绍了迤六灾后重建项目及“两不愁三保障”的相关政策与成效,经实地走访发现,“两不愁、三保障”政策成效凸显。危房改造和异地搬迁、修建便民路、农合医疗保险等一系列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方略的优惠政策显著改善贫困群众的生活,当地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深度访谈瓦恭居委会村官肖蕊奉了解基层工作者的热情,青春与乡野碰撞,如今的瓦恭已有村官为自产大米代言,市场供不应求。农产品电商平台、瓦恭明信片、趣味垃圾分类课堂等举措展示了90后村官的热情与智慧。
    厂口居委会团干陈顺祥老师向实践队详细介绍了厂口农业发展的情况,解读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的改革发展历程和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让成员们进一步了解西翥的发展成就。


“四项调研宣讲”促发展,学子助力乡村振兴

    在云南凯普农业投资有限公司种植基地,经理杨大海向实践队介绍西翥生态农业园的发展情况。科技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对西翥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实践队穿梭于大村居委会各街道,宣讲“垃圾分类”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致西翥市民的一封信》传达了实践队对西翥美好明天的祝愿。国工学子在界牌宣讲《云南财经大学资助政策》,让教育不穷。

 

 

 



    实践队成员深入瓦恭大米、迤六樱桃、生态园种植基地,详细了解作物种植方法及生长情况,走入田间与农民同劳作,体验稻田除草农活,感悟农村合作社在扶贫攻坚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多次主题活动”识农村,耳闻目见体会深

    社会实践服务团先后开展“表白献礼七十载”、“助推乡风,魔法变装计”、“用心用情,同住同劳动”、“手绘‘垃圾分类’主题白墙”、“随手拍,和我一起留在西翥”等活动。
    在瓦恭山头,村民纷纷在白纸上写下对祖国的祝福;在瓦恭、厂口,帮助81岁的奶奶及43岁的阿姨变装,感受新时代步伐;用心、用情体会农村生活,实践队与清水潭老乡同住同劳动,共话家常,感受生活的艰辛;垃圾分类主题白墙凝聚着国工青年的智慧与热情;表白西翥,为西翥设计旅游路线,让更多人了解西翥、爱上西翥,助推西翥旅游发展。   
    从开始的不适应,到恋恋不舍,实践队成员思想上发生巨大转变,理想信念不断坚定,六天的行程至此,实践队的西翥之行已经画上句号。时代新青年,走进乡村,用自己的所见所闻近距离的感受着农村的新发展,希望吸引更多年轻人注视家乡的变化。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深刻理解中央开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理解西翥街道各级干部在基层中真抓实干的作风和不忘初心的朴素本色;深刻理解教育在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地位作用;深刻理解民族团结,西翥村民的赤子情怀。
    今后,实践队成员必将继续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