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动态 » 学院动态 » 正文

金砖货币之畅想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4-10-17

作 者: 龚刚
发布日期: 2014年07月
中文摘要: 发表于《中国金融家》2014年第5期。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以一种主权货币——美元——来充当世界货币,并且没有力量(如国际公约等)对其发行行为进行制约。美元的世界货币之地位使得美国在占有世界资源,强化本国实力和与它国的竞争等方面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为应对本次金融危机,美国发动了史无前例的货币战争(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政策),其世界货币之地位绝对功不可没;尤其重要的是,美元的超级优势同时也体现在冲击他国经济,将危机转嫁给他国的能量上:美元泛滥曾使得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发生了大规模的金融危机,美国也曾经利用美元优势摧毁了前苏联。
      毫无疑问,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极不公正的。欧元的出现就是为了挑战这种不公正,然而,欧元仍然是在现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框架下,在牙麦加体系下运转,因此,美元的特权被没有被打破。与此同时,由于取消了主权货币,欧元区的经济发展却受到了限制。本文所设想的金砖货币体系旨在打破现有国际货币体系,为世界赢得公正!
 

“金砖”货币
      这里,“金砖”货币中的“金”并不指黄金,而是代表现有的金砖五国集团(BRICS)。金砖货币体系是一种双重货币体系,其中,“金砖”称之为上币,体系中的其它主权货币可称之为下币。双重货币体制的基本运行规则如下:下币用于国内交易,上币用于兑换主权货币。这意味着当金砖国家间发生交易时,下币之间不能直接兑换,必须用下币和上币进行兑换。当金砖国家与金砖外国家发生兑换需求时,禁止使用其主权货币进行兑换,而需使用“金砖”货币与金砖外国家主权货币(如美元)进行兑换。
      上述规则意味着金砖国家无需积累他国货币,而只需积累“金砖”。与此同时,就那些经常需要与金砖国家进行交易的商家而言,积累“金砖”也不失为一项有意义的选择。   
      在金砖货币体系下,现有金砖五国共同发起成立发行“金砖”的超主权中央银行——金砖银行。2013年3月27日,南非德班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上,各国领导人已经同意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尽管该银行目前被定义为以“开发”性贷款业务为主,但完全可以考虑发行超主权的“金砖”货币:即每年按一定的规则(如按增长率等)发放“金砖”给各主权国家。
      原则上,“金砖”与各主权货币之间的牌价应由各主权国自行决定。例如,各主权国可以自行确定一个牌价,或者通过本国的金砖市场进行拍卖,而其中央银行也可以对本国的金砖市场进行干预。我们认为,就各主权国利益而言,其主权货币与“金砖”之间必有一个合理的牌价。过高的主权货币不利于主权国的出口,而过低的主权货币则损害主权国居民的福利。正因为如此,“金砖”与各主权货币之间的牌价可以任由各主权国自行决定。当然,各主权国如何根据本国国情确定其主权货币与“金砖”之间的牌价将是一个值得做更深入研究的学术课题。
      金砖货币体制的好处在于:即能兼顾主权货币在促进本国经济发展,调控本国经济中的功能,同时在对外货币战略上又可聚五国之力,联合抗衡美元、欧元等超级货币。由于禁止使用本国主权货币与他国主权货币直接兑换,金砖国家无需积累美元等强势货币,而只需积累“金砖”。

 “金砖”扩容——“新国际货币体系”之确立
       上述金砖货币体系的核心要素是:禁止使用本国主权货币与他国(包括金砖国家和金砖外国家)主权货币的直接兑换,作为承担这一义务的回报,金砖国家可以每年从金砖银行按一定的规则获得“金砖”。更进一步地,如果发现某国在禁止本国主权货币兑换他国主权货币上执行不力,则金砖银行可以按情节减少或取消对其“金砖”的供给。
      在这样一个非常简单的规则下,金砖货币体系可以很快地扩容。事实上,任何国家只须承担禁止使用本国主权货币与他国(包括金砖国家和金砖外国家)主权货币的直接兑换之义务,它就可以加入金砖货币体系,并且作为承担这一义务的回报,每年可从金砖银行按一定的规则获得“金砖”。
      可以预期,这样一个简单而实用的规则将很快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金砖货币体系。当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金砖货币体系后(最后,甚至连美国等也不得不坐下来和金砖国家进行谈判时),一种新的国际货币体系——金砖体系——将应运而生。这样一种国际货币体系必将是一种更为稳定和更为公平的国际货币体系。在这样一种体系下,世界上只有一种国际储备货币——“金砖”,该储备货币是超主权的,其它主权货币都为下币,各主权货币间地位相等;在这样一种货币体系下,世界上的财富统计和标价等将以金砖计价,不再是美元;在这样一种货币体系下,各国所承担的国际义务和援助等将以金砖支付,不再是美元;在这样一种体系下,国家上的任何一个主权国家试图通过超发其主权货币将危机转嫁给他国的企图也必将成为徒劳。

 “金砖”发放
       最后,我们将讨论“金砖”的发放规则。我们发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伦理选择。所谓的发放涉及两重概念,即加入金砖体系时所获得的初始金砖和加入金砖体系后每年按规则所获得的“金砖”。
      首先,我们讨论加入金砖体系后每年按什么规则所获得的“金砖”。一种可能的选择是:以利息的形式发放“金砖”,即“金砖”的持有者可以到本地金砖银行的分行(或支行)凭借所持有的“金砖”领取利息,而利息则仍然以金砖支付。这样一种货币发放规则的好处在于“金砖”能生息,从而自动实现了“金砖”货币的投资功能。毫无疑问,当“金砖”具有这样一种生息功能之后,将更具吸引力,更具有实力和美元、欧元等抗衡。此外,每年利率的制定可以是弹性的,可以根据金砖体内的经济周期进行调整,例如,可以等于上一年金砖体的总体经济增长率,这样一种利率制定规则将使得流通中的“金砖”存量与金砖体的经济规模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的比例。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金砖”的初始发放。一种是按市场化原则,即按照会员国上交给“金砖”银行的黄金数量发放。该黄金数量可以被视为“入会”的抵押物:当会员国无法承担起禁止本国主权货币与他国主权货币之间直接兑换之义务时,金砖银行可以令其退出“金砖体系”,而所抵押的黄金则不予归还。然而,这样一种规则尽管看上去公平,但具有某种程度的除“弱”扶“强”之伦理特征。其他可能的选择是按人口规模发放,显然,这样一种规则具有除“强”扶“弱”之伦理特征。也许一个更好的方法是:既要体现除“强”扶“弱”,又要兼顾市场化原则——毕竟由于抵押物的存在,市场化原则还将对会员国形成一种约束。
      最后,本文对“金砖”货币的讨论仅仅是一种概念和框架式的描述,它对世界经济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与现有牙麦加体系相比,他是否真的更为公平?更为公正?更具有效率?更利于促进世界经济资源的合理分配?在这样一种国际货币体系下,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该如何根据本国的国情,确定“金砖”与各主权货币之间的牌价?是通过市场拍卖还是由官方定价?如果通过市场拍卖,则官方的金融当局是否应该介入成为市场中的超级买家? 金砖国家又如何通过法律和监管程序禁止主权货币之间的兑换?所有这些都需要切实与详尽的科学研究作筋骨的连接和血肉的填充,需要更多的同仁加入到这一大厦的设计与建构之中。总之,若将关于“金砖货币”和“新国际货币体系”的妄想变为理想,进而呈于现实,需要热诚和艰辛的研究、悍勇与坚定的信念、谨慎而大胆的尝试。然而,为了明媚的愿景,所有的付出和代价都是值得的,因为在路的尽头,我们看到了如晨曦般平和与清透的世界,如孩童般无虑与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