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动态 » 媒体关注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网》龚刚教授:在科学视角下推进经济学多元化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6-03-23
过分数学化影响经济学研究本土化
经济学研究的多元化也应体现在经济学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上。当前中国经济学研究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因强调所谓的“学术化”而过分地数学化,并进而影响经济学研究的本土化和现实化。这具体表现在:(1)依赖西方现有的经济学理论,不加甄别地用数学模型等计量工具来解释中国的经济现象;(2)对于具有创新性思想且对中国当前现实问题具有很好深度分析的文章,如果没有数学模型等计量工具,则一概不予重视,并拒绝发表。
数学工具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其本身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且新的经济学理论如能被数学模型解释和检验,则更具有说服力,更容易被学术界所公认。然而,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现象无法用现有的经济学理论来解释。目前西方主流世界普遍接受并用于课堂教学的经济学理论通常来自于对西方成熟市场经济的研究,因此,当我们利用这些产生于截然不同经济环境下的经济学理论考察中国经济现实时,很有可能会“水土不服”。然而,此种“水土不服”完全可能在高深的数学模型下“隐身”,从而在对数理逻辑研究方法之膜拜中,精华和糟粕统统被接受下来。此外,中国的许多战略性发展问题甚至没有现存的理论可借鉴,也不可能或至少不能在短期内用数学模型来进行解释和分析,若以数学模型作为获取发表文章的前提条件,这种“短平快”的招数很容易让中国的经济学研究脱离现实,无法服务于经济发展。
应着力避免学术垄断
学术也有“市场”,也存在着竞争,而竞争的结果必然是垄断,在这个意义上与一般的商品市场并没有实质的区别。而一旦某种经济学理论成为垄断,则该理论所形成的结论就有可能被固化,从而产生一种“小圈子思维”控制下的强大意识形态,排斥社会实践对其真理性的检验。由于经济学理论并非一成不变,学术垄断更有可能因其脱离现有环境,而给经济社会带来巨大灾难。2008年所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无疑与西方经济学界的学术固化和垄断不无关系。中国应极力避免经济学的学术垄断。
避免学术垄断,首先要求经济学研究重回科学经济学(或实证经济学)之轨道。唯有如此,不同的经济学理论和思想才可以交锋,才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唯有如此,才可以使中国在重大决策和战略性问题上,不至于犯下大的乃至颠覆性的错误。
其次,如同在产品市场中,防范垄断通常需要政府干预,在学术市场上,政府也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学术垄断。例如,政府应扶植一些具有马克思主义色彩的经济学期刊,提高其在各种评审(如大学的职称评审)和各种奖项的评审中的地位。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金融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