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才培养 » 学术硕士 » 正文

金融研究院-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5-11-20
 
一、学科专业简介
金融学专业于1982年正式招收本科生,199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于次年正式招收硕士生。1998年被云南省列为省级重点学科,2001年通过验收并正式挂牌。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指导思想和办学特点主要体现在:(1)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地推动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创新;(2)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3)注重方法论的学习与掌握;(4)强调科学研究;(5)以市场需求导向、国际化高标准不断提升金融学专业办学水平。
目前,金融学硕士点的研究方向主要有:(1)国际金融理论与发展;(2)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3)金融机构管理;(4)证券市场与公司金融;(5)金融投资与金融工程。
金融学专业硕士点现有教师40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2人;博士16人,在读博士生2人,硕士研究生17人。经过多年建设,逐渐形成了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近五年来,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财贸经济》等各种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获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多项。
二、培养目标
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向导,培养金融领域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热爱祖国,具有开放和全球战略意识的复合应用型高级金融专业人才。具体为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部门以及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培养金融经济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宽、独立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高级金融人才。

 
三、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表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是否
学位课
开课部门
必修课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马克思院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
18
 
英语
3
108
大外部
选修课
6
6
108
 
课程归属部门
学科
基础课3
中级微观经济学
4
72
 
财经学院
 
中级宏观经济学
4
72
中级计量经济学
4
72
统数学院
专业
理论课3
金融投资与金融工程
2
36
金融研究院
国际金融
2
36
公司金融
2
36
 
专题课
金融研究实证方法
2
36
 
金融研究院
互联网金融
金融风险管理
金融法规研究
中国金融改革研究
农村金融发展
微型金融
金融衍生品
私募股权基金
信托租赁
行为金融学
学位论文写作
实践
2
36
 
金融研究院
科研
2
 
 
学位论文
3
 
 
合计
X39
666
7
 
 
四、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计划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授课学期及周课时
学分
学时
学位课
1
2
3
4
5
6
公共
必修课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2
36
1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2
 
 
 
 
1
18
 
英语
3
3
 
 
 
 
3
108
1
 
选修课
6
 
 
 
 
 
 
6
108
 
专业课
学科
基础课
3
中级微观经济学
4
 
 
 
 
 
4
72
1
中级宏观经济学
 
4
 
 
 
 
4
72
1
中级计量经济学
 
4
 
 
 
 
4
72
1
专业
理论课3
金融投资与金融工程
 
 
2
 
 
 
2
36
1
国际金融
 
 
2
 
 
 
2
36
1
公司金融
 
 
2
 
 
 
2
36
 
专题课
金融研究实证方法
 
 
3
 
 
 
2
36
 
互联网金融
 
 
3
 
 
 
金融风险管理
 
 
3
 
 
 
金融法规研究
 
 
3
 
 
 
中国金融改革研究
 
 
3
 
 
 
农村金融发展
 
 
 
3
 
 
微型金融
 
 
 
3
 
 
金融衍生品
 
 
 
3
 
 
私募股权基金
 
 
 
3
 
 
信托租赁
 
 
 
3
 
 
行为金融学
 
 
 
3
 
 
学位论文写作
 
 
 
3
 
 
实践
 
2
36
 
科研
 
2
 
 
学位论文
 
3
 
 
 
五、本专业必读文献
[1]曼昆.经济学原理 [M].第6.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斯蒂格利茨,沃尔什.经济学 [M].第四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兹维·博迪.金融学 [M].第2.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4]米什金,货币金融学[M].第9.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5]彼得S.罗斯.商业银行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6]托马斯·A·博伊兰等.经济学方法论新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7]朱·弗登博格等.博弈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8]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商务印书馆,1987.
[9]金德尔伯格,西欧金融史[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
[10]约翰·N·德勒巴克.新制度经济学前沿[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11]约翰·赫尔(John C.Hull).风险管理与金融机构(双语版)[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12]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M].上海三联书店,1994.
[13]马克·格林布莱特,施瑞丹·蒂特曼.金融市场与公司战略(上、下册)[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4]科斯等.契约经济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15]莫瑞斯·奥博斯特弗尔德.高级国际金融学教程[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16]富兰克林·艾伦,道格拉斯·盖尔,比较金融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7]李扬.中国金融理论前沿[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18]张杰.中国金融制度的结构与变迁[M].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19]《经济研究》期刊
[20]《金融研究》期刊
[21]《国际金融研究》期刊
[22]金融时报
[23]中国证券报
[24]Peter S.Rose. Money and capital Market. China Machine Press2009.
 Zvi Bodie. Investments. China Machine Press,2012
[25]Stephen A.Ross.  Corporate Finance. China Machine Press,2013.
[26]Zvi.Bodie. Finacial Economics(Second Edition) . 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