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23日,由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全球经济发展年度高峰论坛暨“中国与西方: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专题研讨会在北京瑞吉酒店成功举行。我院院长龚刚教授应邀参加会议。 在研讨会上,龚刚教授针对当前中美贸易争端进行了发言。龚刚教授首先介绍了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一国的贸易的顺差或逆差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该国经济是供给决定型还是需求决定型的。例如,在一个供给决定型的经济社会中,贸易逆差必然意味用纸币净进口了境外资源,从而能够助推本国的经济增长。而贸易顺差则与此相反。这样一个结论能够在引入进、出口的新古典经济经济增长模型中予以证明,同时也可以用经验数据进行检验。根据这一研究成果,龚刚教授指出:美国本应享受用其印刷品(纸币)所换来的中国商品,特别是当前美国的就业率已非常高,而通货膨胀的危险已经临近之时。而中国在进入经济新常态后,剩余劳动力已大规模减少,甚至开始变得紧缺,因此,中国也不应再继续追求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中国未来对外贸易战略应转向对发达国家追求贸易平衡,对不发达国家,如果可能的化,用人民币大量进口其商品或服务进而保持逆差。总之,中美贸易之争无厘头。 参加本次研讨会的嘉宾有:美国财务部前部长雅克·卢、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教授、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教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张涛博士、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教授、美国财务部前部长和哈佛大学前校长劳伦斯·萨默斯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白重恩教授、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教授等。在22日的晚宴上,新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教授发表主题演讲,并在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席教授、捷克前总统候选人扬·什韦纳尔主持下,与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教授、雅克·卢和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前主席马丁·费尔德斯坦教授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