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简介 —

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学院简介

xy.png

【学院简况】云南财经大学中华职业学院成立于2011年,承担云南省本科职业教育改革试点任务;2018年被评为云南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二级学院建设单位。学院现有在校学生8445人。

【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准确把握经管类本科职业教育的高层次、应用型等特点,按照“坚持本科规格、强化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教改思路,构建了教学设计“三对接”、培养过程“三段式”、毕业要求“三证制”的“三·三制”人才培养模式。

【师资队伍】学院紧贴学生“学习职业知识,训练职业思维,实践职业智慧”需求,依托云南财经大学在经管类专业的师资优势和校企合作优势,建设了一支理论课教师+实践课教师+职业导师“三维一体”的师资队伍;教师队伍中有云岭教学名师1人,教授4人,博士7人;实践指导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教师占70%以上。

【学科专业】学院下设4个教学部,开设会计学、财务管理、工程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秘书学、旅游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工商管理、资产评估、物流工程共13个职业本科专业。现有:

省级:云南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项目1项;云南省“实验实习实训基地与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建设项目1项,云南省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课题研究1项,云南省高职教育科研项目2项,云南省高等学校计算机教学研究会项目1项,教学改革项目4项,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7项;1+X证书制度试点2个;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大学生校园4S创业平台1个。

校级:重点专业2个,新专业建设项目1个;独立实验课程1门,网络辅助课程1门,重点课程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读写议课程教学改革4门,独立实习实训课程8门,实习实训课程建设项目13门,实验课程建设项目20门;课程教学改革项目7项,教学改革项目7项;教学成果奖7项;优秀校外实践基地1项;书院制改革试点项目2项。

【课程体系】学院以企业岗位需求为目标,培养理论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的高层次应用型本科人才。构建了校内理论学习加“基本技能实训+企业运营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创业实训+跨专业综合实训”,校外“职业认知见习+企业管理见习+专业调研见习+毕业实习”的教学课程体系,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科学研究】“十三五”以来,学院教师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组织开展学术讲座50余场次;发表了CSSCI期刊及以上高级别论文共计68篇、著作成果24部;成功申报纵向项目23项、校级科研申报立项项目49项、4项专利获得国家认证;申报60余项专业课程实验实训和沙盘模拟教改项目;指导学生参加专业竞赛,获省部级奖励80余项。

【产教融合模式】以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为指导思想,按照“建实践基地,推动师生教学进企业;建企业学院,推动企业文化进课堂;建职业导师,推动业界精英进校园”的“三建三进”思路,与50余家企业联合建立“企业学院”,每年为学院提供200余名职业导师,800余个2500余人次的见习实习岗位。通过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实施课程教学、共同开展专业建设、共同指导毕业论文(设计)、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探索现代学徒制、订单式培养等校企联合育人新模式,形成了企业把员工培训遴选前置到学校、学校把教学就业延伸到企业的合作共赢机制。

【国际交流合作】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开放办学的工作要求,分别与美国圣泽维尔大学、法国蒙彼利埃商学院、新西兰商学院等5个国家的7所国外高校,以及台湾地区3所境外高校建立了中短期游学、学分互换、双学位攻读、本硕连读、教师交流等合作项目。学院共派出师生166人次参与合作交流交换项目,为师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素质能力】学院大力加强素质教育,强化竞赛育人功能。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及社会实践活动。近年来,学生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及各类专业职业技能比赛中获省部级以上奖项40多项。学院“微星光”志愿服务团队入选团中央2022年“七彩假期”示范团队并在2022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镜头中的三下乡”征集活动中获评“优秀视频报道团队”。学院创新就业服务工作,打造的“永不落幕招聘会”受到重点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五年来,学院年终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均超过90%,多次在学校就业创业工作中获得集体奖或成效奖。

【学生管理】学院学生工作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更新学生工作思路与方法,积极构建完善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体系。2020年学院试点“书院制”改革,通过成立“卓越书院”、“文化管理书院”和6个学生社区,探索“学院+书院”、“党建+社区”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一心五级三色”的心理工作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以党团工作为重点,坚持学风建设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开展富有专业特色的第二课堂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