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指数的构建及国际考察》

发布时间:2016-03-23

 

作者:马彧菲博士、杜朝运教授


 

单位:巨灾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云南省防灾减灾新型智库、云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摘 要

 

 

报告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展的“金融接触调查”所公布的数据,构建普惠金融评价体系,考察201328个国家与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近况,同时也对2008-2013年期间37个国家与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状况做了长期考察。总体来看我国的普惠金融指数排名在样本中处于前列,我国普惠金融的主要不足之处在于服务范围方面,特别是人口维度的ATM数量和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数量,以及地理和人口维度上的保险公司数量。该问题大部分可以归因于我国的人口众多;同时我国保险市场较为落后,有待发展。

 

关键词:普惠金融;国际比较;全局主成分分析


       “普惠金融”源于英文“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的中文翻译。2005年联合国发起“国际小额信贷年”,其主题是“建立普惠金融体系以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普惠金融的概念由此被正式提出,其基本含义是:一个能有效地、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尤其是贫困、低收入人口,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201311月,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普惠金融”被与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债券市场、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等相提并论,共同构成中国下一步金融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容之一,这是“普惠金融”概念第一次被正式写入党的决议之中,标志着普惠金融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我国金融改革目标和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12月,在二十国集团第九次领导人峰会上,我国倡导建立的公平、公正、包容的全球金融治理制度,也是与“普惠金融”的概念相契合的。

报告尝试构建普惠金融指数,并基于国际视野,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展的“金融接触调查(FAS)”所公布的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多个国家进行普惠金融指数测算并排名,比较分析我国的位次,探寻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政策建议。

一、普惠金融指数的构建

(一)模型指标的选取

FAS数据库是全球唯一的、提供国际间可比的普惠金融指标的数据库,它包含全球189个管辖区域的年度资料,包括所有G20经济体,涵盖自2004年起的数据,共计40000多个时间序列。

FAS数据库中,笔者首先对2013年的数据进行考察,从数据的可获得性出发,采用相关的指标来构建普惠金融指数。指标体系分为“服务范围”和“使用情况”两个维度,共计11个指标,这些指标全部都是普惠金融发展的正向指标。

其中,“服务范围”维度包含的指标有:每一千平方公里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数量、每十万人拥有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数量、每一千平方公里的ATM数、每十万人拥有的ATM数、每一千平方公里的保险公司数量、每十万人拥有的保险公司数量。这六个指标分别从地理和人口维度衡量了商业银行分支机构、ATM机和保险公司数量。其中,“每一千平方公里的ATM数”和“每十万人拥有的ATM数”分别代表地理维度和人口维度上的ATM机的普惠程度,衡量的是居民使用ATM机的交通成本和排队成本(ATM数越多,则交通成本和排队成本越低)。ATM机包含存取款、转账等基本金融业务,代表了电子化金融服务渠道,可以满足人们对金融服务时效性的要求,特别对于农村地区来说可以弥补物理网点不足造成的金融服务缺失问题,对于普惠金融体系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理,地理维度和人口维度上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保险公司数量,分别代表了居民和企业获取银行、保险服务的交通成本和排队成本,可以用于考察商业银行和保险的普惠程度。

“使用情况”维度包含的指标有:每一千个成年人中商业银行借款者数量、每一千个成年人中商业银行贷款账户数量、商业银行存款/GDP、商业银行贷款/GDP、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占商业银行贷款的比重。这五个指标一方面从微观角度考察一千个成年人中向商业银行借款者的数量及贷款账户数量,另一方面从宏观角度考察了商业银行存款和贷款占GDP的比重,以及中小企业贷款占比情况。微观角度,不仅考察在成年人中参与商业银行借款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也考察这些参与者参与银行贷款的深度(可以看出平均一个借款者有多少个贷款账户);宏观角度,“商业银行存款/GDP”和“商业银行贷款/GDP”代表一国商业银行存款和贷款业务的普惠情况,“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占商业银行贷款的比重”代表一国商业银行贷款对中小企业的普惠程度。

以上指标的选取一方面是考虑其对普惠金融的经济意义,另一方面需要保证在FAS数据库中我国拥有可计算的数据。确定了指标之后,在数据库中经过筛选,拥有可计算数据的国家与地区共为28个。

(二)实证结果分析

笔者将28个国家与地区的相应指标依次排列,运用软件STATA12.0行主成分分析。首先检验数据的有效性,KMO检验为0.5255,可以进行主成分分析;接下来依据累积贡献率提取主成分,得到其贡献率、特征值及特征向量,计算主成分因子载荷矩阵,最后计算各个国家与地区的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名,结果如表1所示,综合得分为各主成分得分的加权,权重为各主成分的贡献率。其中,各主成分的含义如下:第一主成分主要代表了原始指标中的人口维度上的ATM数,以及微观方面的金融服务使用情况;第二主成分主要代表了原始指标中地理维度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和ATM数,以及存款占GDP的比例;第三主成分主要代表了原始指标中的地理和人口维度上的保险公司数量;第四主成分主要代表人口维度上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数量。

表1中各个主成分得分较高的国家以阴影方式突出显示。2013年我国在28个国家当中排名由第七,马耳他、比利时、土耳其、马来西亚、萨摩亚群岛、希腊这六个国家及地区的普惠金融排名是领先于我国的。具体从主成分的得分来看,我国的第一、第二主成分得分较高,第三、第四个主成分得分(-0.62、-1.54)都是负值并且在28个国家当中分别排名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二。孟加拉和印度尼西亚是全球具知名度的普惠金融实践探索的国家,虽然其普惠金融程度仍然较为落后,分别排名第23和第22位,但是其第三和第四主成分的得分也都高于我国。



(三)部分原始数据

上述我国得分较低的主成分,观察原始数据,第四主成分对应的“每十万人拥有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数量”,我国在28个国家中排名第24位;第三主成分主要代表的地理和人口维度上的保险公司数量,我国在28个国家中分别排名第26及第27位。说明我国在这些方面确实存在明显的不足。

表2列出部分国家及地区的原始数据,以供比较,可以看出,我国在服务范围维度的指标(表2的前六项)基本都是处于绝对弱势的,金融服务使用情况的指标(表2的后五项)相对较好。表2中阴影部分为表1中阴影部分的主成分对应的原始变量,皆为样本中的较高水平。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得出,2013年我国在28个国际及地区中排名仅为第七,我国人口维度上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数量、地理和人口维度上的保险公司数量处于相当落后的水平。

二、普惠金融发展的长期考察

以上笔者考察了2013年我国普惠金融在国际上的发展程度排名。接下来笔者试图进行一个更长期限的考察,将年份确定为2008-2013年总共六年的时间。由于年份较长,早期的数据缺失较多,最终指标只能缩减为“商业银行存款/GDP”、“商业银行贷款/GDP”、“每十万人拥有的ATM数”、“每一千平方公里的ATM数”、“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占商业银行贷款的比重”五个指标,在数据库中筛选出拥有数据的国家与地区共计37个。

此时数据有时间、国家、指标三重维度,是一个三维的时序立体数据表,需要使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计算,以保证系统分析结果的统一性、整体性及可比性。首先37个国家与地区的相应指标分别按时间顺序依次排列,建立时序立体数据表;然后检验数据的有效性,当选取上述五个指标进行计算时,KMO为0.4345,通不过检验,其中“每一千平方公里的ATM数”KMO值最低,将其舍弃,之后使用四个指标进行计算,KMO值为0.5803,可以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过程同上所述,计算结果限于篇幅不再罗列。

在37个国家与地区中,2008年我国排名第四位,2009-2013年我国均排名在第三位。瑞士和韩国这两个国家的普惠金融排名始终领先于我国;中国澳门的排名在2008年优于、之后劣于中国大陆;马来西亚、比利时和泰国的排名略低于我国;普惠金融发展速度较快的两个国家是孟加拉(排名由第29位上升到第19位)和俄罗斯(排名由第23位上升到第14位);印度的排名由第25位上升到第21位;原先排名靠前、之后却下降较多的国家是埃及、萨尔瓦多、汤加;37个国家与地区中排名始终处于最后一位的是伊拉克。

在长期考察中,相较2013年的考察结果,我国排名是上升的。主要原因是长期考察中拥有可计算数据的指标较少,并且恰好我国在这些指标中占据优势,因此排名更加靠前。2013年的考察是一个细致的、对近况的描述,而长期考察则是反映各个国家在2008-2013年期间普惠金融发展的速度,例如我们看到孟加拉和俄罗斯的排名上升速度很快,而有的国家排名却在下降。因此两个实证各自有其意义,互为补充。

最后单独计算我国2008-2013年普惠金融的得分,从计算结果(不再罗列)可以看出:首先,第一主成分(主要代表商业银行存款和贷款占GDP的比例)得分较高,总体上呈上升状况;其次,第二主成分(主要代表人口维度的ATM数)为我国主要的不足之处,其数值一直为负值,但也呈现上升状况;然后,第三主成分(主要代表中小企业贷款占商业银行贷款比重)得分也是逐年上升的;最后,由上述三个主成分加权得出的我国普惠金融综合得分,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三、结论与不足

报告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展的“金融接触调查(FAS)”所公布的数据,从“服务范围”和“使用情况”两个维度,选取11个指标,构建普惠金融评价体系,计算普惠金融指数,考察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在样本国家中的排名情况。在使用2013年数据考察普惠金融发展近况的基础上,报告也对2008-2013年期间样本国家的普惠金融发展状况做了长期考察。最终得出结论:总体上看我国的普惠金融指数排名在样本中处于前列,我国普惠金融的主要不足之处在于服务范围方面,特别是人口维度的ATM数量、人口维度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数量,以及地理和人口维度上的保险公司数量。该问题大部分可以归因于我国的人口数量众多;同时我国保险市场较为落后,有待发展。

基于该研究结论,我国一方面要加强基础设施和电子化金融服务渠道建设,除了报告中提及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和ATM机,还包括支付、征信等方面;另一方面要加大保险市场的发展力度,充分发挥保险的保障作用。

报告在构建普惠金融评价体系时,受到数据方面的诸多限制。FAS数据库虽然包含全球189个管辖区域的年度资料,但是在选取指标时,一方面要和普惠金融相关,另一方面必须在我国拥有可计算数据的前提之下,这样筛选之后所剩样本不够多,特别未能与美国、英国、日本等主要的发达国家进行相应的比较,是报告的缺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