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爱党、爱国之情,提升学生责任感、使命感。11月4日中午,信息学院党委于卓远楼320举办了以“砥砺奋进守初心,青春献礼二十大”为主题的演讲比赛,邀请了秦怡青等5名正式党员作为评委,第72期党校全体学员参加。 赛前,学员们通过党校学习平台进行了党的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深入讨论。赛场上,他们饱含热情,各自抒发着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其中,学员吴思源以第一批飞行员和黄文秀的故事展开,通过具体事例表达了自己对中国发展过程中牺牲的英雄们的赞美和敬佩。他说,新时代要守住初心,要时时回想在历史长河中的牺牲与奋斗,鼓励青年要像先辈们一样努力前行,砥砺奋进。其他学员则纷纷表示“生逢盛世,重任在身”,“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回望先辈在历史长河中的牺牲与奋斗,新时代青年要守住初心,主动参与到国家建设和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来。 比赛最后,由观众和评委进行打分,共有11名参赛者,评选出一等奖1名:吴思源,二等奖3名:南晨旭、赵城、邹明谢,三等奖7名:姚枫
为进一步提升党务中心工作人员新闻写作能力与新闻写作质量,提高宣传工作效率。11月4日下午,信息学院党务中心于卓远楼420开展新闻宣传技能培训。学院党委组织员韩婧阳老师主讲,信息学院党务中心全体人员参与培训。 培训伊始,韩婧阳老师就党务中心宣传工作进行了简单总结,并有针对性地就常见的三种新闻稿基本类型进行介绍。一是会议类,要求简述会议流程,提炼讲话内容,概括凝练会议意义。二是比赛竞赛类,应侧重于简练描述过程,适当概括选手的表现与比赛状况。三是学习培训类,要详细描述主讲人的培训内容,概括主讲人观点与看法。最后,韩老师强调新闻写作时需注意的几点:全文用词要统一;核实新闻信息确保无误,尤其涉及数字、人名的要特别注意;撰写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新闻写作言简意赅,简明扼要,拍照要有主题,要素要凸显,图像要清晰。 最后,韩老师就党务中心宣传工作提出了工作要求,一是要逐一审核每篇新闻稿,审稿、改稿要有痕迹,有质量;二是要不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新闻写作的学习培训,多看、多学、多练;三是要加强微刊的学习,提升宣传
2022年11月2日上午,信息学院在北院卓远楼北附401会议室召开2023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专题培训会。此次培训会由信息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坤主持,学生科科长张迪和辅导员徐丹妮主讲,2023届毕业生班主任及学院专职辅导员参加。 李坤结合《信息学院2022-2023学年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方案》,对2023届毕业班班主任提出要求:一是班主任对班级学生要起到正向引导作用,树立学生“先就业、后择业”观念,积极引导毕业生尽早就业,并及时上传就业信息;二是要严守就业工作纪律,严格遵守就业“三不得”和“四不准”要求,严格落实统计工作制度,准确准时报送相关数据;三是持续用好24365平台,动员毕业生主动获取岗位信息。同时,要及时将学院发布的就业信息精准推送给每位毕业生,确保就业信息对称。 张迪结合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着重强调了毕业生重点群体帮扶需落实到位,就业信息四级审核需严格把关,同时对劳动合同以及就业协议的上传规范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说明。徐丹妮就2023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开展专题培训,给毕业班班主任、专
近日,我校收到中国计算机学会寄来的祝贺信,祝贺我院姜茸教授当选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杰出会员(Distinguished Membership)。 取得CCF杰出会员身份表明CCF会员资格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业内一项很高的学术荣誉,姜茸教授的当选说明其专业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CCF评选委员会高度评价姜茸教授的专业造诣和长期以来对CCF发展的贡献。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是中国计算机领域知名的专业学术团体,由广泛的个人会员和公司会员构成。CCF杰出会员荣誉授予那些在计算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具有至少15年专业经验、至少5年CCF连续会龄的CCF高级会员。 姜茸,云南财经大学智能应用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特聘教授,云南省“万人计划”产业技术领军人才,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云南省优秀教师,云南省服务计算与数字经济创新团队带头人,云南省高校服务计算与安全管理重点实验室主任,昆明市信息经济与信息管理重点实验室主任。
10月21日,信息学院在卓远楼403会议室组织召开了教职工大会。本次会议由余益民院长主持,学院全体教职工参会。 会议第一阶段,学院组织开展了学校第五次党代会学生党员代表补选及学院工会委员补选工作,并组织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 会议第二阶段,赵成贵介绍了学院成立的考研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职责,对学院考研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介绍了三大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及奖励办法。徐兴贵代表学院宣读了教学系主任、副系主任的人事任命文件,并明确了具体工作分工。李坤分析了学院2022届、2023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对202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介绍了学院师生研讨室、学习中心使用指南。张涛解读了学院学科、专业建设经费的使用办法,重点介绍了学科建设项目经费在学科条件建设、学科梯队建设、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出内容。 余益民结合学院工作实际提出工作要求,他指出,学院教职工要全员参与,进一步提高考研升学率;以就业为导向,抓好专业建设,努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积极推进三大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在保证申报数量的情况
10月21日下午,信息学院党委于卓远楼403会议室召开信息学院党委委员大会。信息学院党委全体正式党员参会,李娟书记主持会议。 大会上,李娟书记宣读了《关于同意出席中国共产党云南财经大学第五次党员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批复》,并在大会上通过了选举办法、大会监票人名单。在学院党委和工作人员的监督下,大会选举产生了出席中国共产党云南财经大学第五次党员代表大会代表何彦倩。经党委会研究同意,报校党委备案。
10月21日下午,学院党委书记李娟以“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为主题,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在403会议室给学院全体党员讲党课。 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在京开幕,学院党委积极组织全院师生以多种方式展开学习、观看。与此同时,党委书记李娟在第一时间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给学院全体师生党员讲党课。她围绕“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大会主题,带领全体党员主要解读了报告内容。首先是回望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领略了对党和人民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事件,让党员同志们再次充分地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伟大力量。其次,围绕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等16个方面的伟大变革展开讲解分析。 她表示,报告强调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报告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
为及时开展二十大相关精神的学习,进一步加强党支部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提升党务人员工作水平。信息学院党委于10月21日下午召开支部书记工作例会,党委书记李娟主持。 李娟书记结合近期党支部工作开展情况,从五个方面对支部工作进行了指导并提出具体要求。一是各支部要第一时间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要依托“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多种形式,学原文、有结合、抓落实、有行动;要认真学习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报告当中的新提法、新观点、新内容,指导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实践;要做好宣传报道工作,把好的做法和典型经验宣传推广开来;二是党支部要加强规范化建设,支部书记带头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要在支部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认真落实好“第一议题”制度,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三是支部书记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严于律己、勇于创新,真正成为支部的“领头羊”和主心骨;四是支部书记要敢抓敢管,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把支部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五是支部书记要团
为了普及急救知识和规范急救操作,提高同学们应急处突能力,信息学院于2022年10月14日在卓远楼402开展了心肺复苏急救的培训活动。 本次培训采取知识讲解、现场演示、指导练习、现场实操的方式进行。学院青协负责人何佳益首先介绍了“心脏骤停”这一突发性疾病的相关情况,紧接着又详细讲解了急救方法“心肺复苏术”的相关知识,并在讲解过程中通过志愿者的演示,让同学们对“心肺复苏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讲解结束后,同学们在志愿者的帮助下逐一开始对“心肺复苏术”进行实操演练,让同学们进一步掌握了“心肺复苏术”操作技巧和流程。 经过本次急救培训,同学们基本掌握了“心肺复苏术”的基本常识和操作要领,在提升了同学们应急处突能力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同学们自身保护能力和自救、互救本领。
为了让同学们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能奉献爱心,信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于2022年10月10日-10月16日举办了“益起健走,乐动人生”公益捐步活动。本次活动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共有12名组织者和100名志愿者参与了本次捐步活动。 本次校园微公益捐步活动,联结腾讯公益计划,使用“一块走”微信小程序,与校园跑相结合,为同学们提供了奉献爱心的平台。同时,本次捐步活动项目主题为“爱心助盲”,让同学们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关注了盲人这一特殊群体。活动前期,组织者们积极宣传活动,号召同学们踊跃报名此次捐步活动。同学们通过“到梦空间”报名活动,加入QQ群后完成相应的活动内容,每天使用微信公益小程序将自己的运动步数置换成公益基金,将爱心送到需要帮助的人身边。 用脚步丈量青春,用爱心温暖世界。本次“益起健走,乐动人生”公益捐步活动使学院志愿者们在提升身体素质的同时也为盲人朋友们带来了关怀和温暖。